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大腦 為什麼渴望垃圾食物?

大腦 為什麼渴望垃圾食物?

2013/12/23

多數人都知道,垃圾食物有害健康,這種沒營養的食物與心臟問題、高血壓及多種疾病有關。許多人可能還知道,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垃圾食物,可能導致情緒陷入沮喪的機率增加。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還是繼續吃垃圾食物?研究人員已找到答案,背後原因可能會令人嚇一跳。

口感氣味 引誘大腦犯罪

食品專家魏瑟里長年研究某些食物比較美味、且容易令人上癮的原因。他指出,當你享用美味食物時,有兩項因素會使這個經驗令人心情愉快。首先是吃食物的感覺,這包括食物的滋味(鹹、甜、鮮等等),聞起來如何,以及在嘴裡的感覺,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口感。

口感特別重要,食品製造業者一定會不惜鉅資研發能夠使洋芋片吃起來特別脆口的祕方,測試最完美的汽水嘶嘶聲。這些因素產生的感覺會使大腦與特定食物或飲料產生連結。

完美成分 刺激你吃下更多

第二個因素是食物的實際營養成分,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以垃圾食物而言,製造業者正在尋找鹽、糖與脂肪的完美結合,藉以刺激你的大腦,誘使你吃下更多。

科學家與食品製造業者利用以下多種因素使食物令人更容易上癮。

1.對比式口感→外酥內軟 刺激你吃下更多

魏瑟里指出,這種食物通常具有香脆的外殼,嘎吱作響嚼碎後,裡頭包著軟綿或多脂的內餡,而且充滿可喚醒味覺的混合物,腦部會覺得這種對比的口感刺激又美味。這項法則適用於多種廣受歡迎的食物結構,包括烤布蕾的焦糖化頂部,或一片披薩。

2.唾液的反應→唾液愈多 味蕾感覺愈美味

唾液是進食過程中必有的產物之一。某種食物使你分泌的唾液越多,流過嘴中並覆蓋味蕾的唾液也會越多。例如,奶油、巧克力、沙拉醬、冰淇淋、美奶滋等乳化食品促進的唾液反應,會使味蕾產生良好的感覺。許多人因為這個原因而喜愛裹上醬汁或糖汁的食物。

3.融化的速度→快速融化 大腦以為沒吃飽

迅速在嘴裡融化的食物會使大腦產生你吃得不夠多的錯誤訊息。換言之,即使你已吸收許多熱量,這些食物會告訴你的大腦,你並未吃飽。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食用過量。泡芙就具有這種神奇力量。魏瑟里表示:「我稱它消失的熱量。如果食物迅速溶化,你的大腦會認為,它不含熱量。如此一來,你可能吃個不停。」

4.多變的滋味→一包洋芋片下肚 意猶未盡

大腦喜歡多樣化。如果你反覆嘗到相同的滋味,愉快的感覺必定降低。垃圾食物會避免這種反應。它們會提供可使你興味盎然的足夠滋味,卻又不會太刺激,以免引起感覺的反應。這是為什麼你吃掉一整包的洋芋片之後,意猶未盡的原因。

5.熱量的密度→大腦以為 它們是營養食物

垃圾食物會讓你的大腦認為它們有營養,但不會使人產生飽足感。嘴與胃部的感受體會把特定食物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通知你的大腦,同時產生這些食物是維持營養所不可或缺的錯誤訊息。

6.過去的經驗→喚醒美味記憶 產生強烈渴望

當你享用美味的食物(例如一包洋芋片)時,你的大腦會記下那種感覺。下一次當你看到相同的食物,嗅它的味道或讀到有關這種食物的報導文章時,你的大腦會立刻開啟你上一次吃它時的記憶與反應。這些記憶會引起生理反應,例如分泌唾液,進而產生流口水的強烈渴望。

吃得愈少 愈不會想吃

這一切使我們回到最重要的問題。食品廠商不斷研發足以令人上癮的食物。該如何抗拒它們?好消息是,研究顯示,垃圾食物吃得愈少,你愈不會想吃。以下三個策略可供參考:

1.上街時不要把垃圾食物買回家。
2.開發健康食物的口感和滋味,例如以不同的香料與烹調方式使盤中的蔬菜更有滋味也更多變化。
3.找出替代方法,避免用吃垃圾食物紓解壓力,包括簡單的深呼吸、冥想、運動或從事藝術活動。


美研究:保健食品恐傷肝

2013/12/23

紐約時報報導,最新研究指出,因藥物引起的肝衰竭病例中,有近兩成是保健食品引起的,而十年前只有百分之七,而且這項研究僅涵蓋一些大醫院的嚴重肝臟受損病例,實際的受害者可能更多。

報導說,十七歲的赫瑞拉去年走進德州兒童醫院急診室時,他的胸、臉和眼睛都是鮮黃色,治療他的醫師巴特爾說:「接近螢光筆的黃色。」

這位高中生在保健食品店買一種濃縮的綠茶素,號稱有「燃燒脂肪」效果,他服用後,肝臟嚴重受損,已在換肝的等候名單上。

美國國家衛生院的「藥物傷肝網」追蹤二○○四年到二○一二年的八百四十五名因藥物導致肝臟嚴重受損病人,二○○四年因保健食品嚴重傷肝的有一百一十五例,二○一二年增加到三百一十三例,其中有十幾人需要換肝,三人已死亡。

研究發現,許多傷肝的保健品是健身補充品,包括摻雜未標示的類固醇、號稱能增強體力和減肥的草藥丸和粉末。

病患中有幾十位年輕人都吃了健身品。調查員納瓦羅說:「他們長期黃疸,奇癢難耐,以致不能睡、體重減輕、失去工作。」

檢驗發現,出問題的保健品有三分之一摻類固醇,八十五名病患吃了草藥丸或粉末。

在中年婦女病患中,三分之二常吃減肥或增強體力食品。

病患最常吃的產品是綠茶素,含有兒茶素,是能增進新陳代謝的強力抗氧化劑,常標榜能燃燒脂肪,也常添加在減肥和增強體力的產品中。大部分綠茶錠都是高濃縮,兒茶素的含量是一杯綠茶的好幾倍。高劑量的兒茶素可能有毒,以致傷肝。

在美國,大部分保健食品不受管制。根據一九九四年通過的聯邦「膳食補充品的健康與教育法」,大部分保健食品在上市前,不需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或評估,通常等到消費者受到傷害後,才會要求產品下架。

食品藥物管理局估計,七成保健食品公司未遵守基本品管標準。保健食品專家歐菲特說,大約有五萬五千種保健食品在美國銷售,只有一百七十種,約占百分之零點三,做了充分研究,能標示產品副作用。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冰箱隔夜菜 易產生致癌物

省錢吃隔夜菜 產生亞硝酸鹽恐胃癌

台灣可以說是胃癌的高罹患率國家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依舊位居第1名,其中胃癌列居男女癌症死因第5名,現代人生活忙碌,造成三餐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等,使得胃癌悄悄找上門,但你知道吃隔夜菜竟然也會導致胃癌嗎?營養師表示,隔夜菜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促使罹癌機率增高。

許多民眾常會吃前一天剩下的隔夜菜,或是把吃不完的菜放到冰箱,隔天加熱繼續吃,雖然節儉、不浪費食物是美德,但經常吃隔夜菜,卻會為自己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以日本來說,胃癌過去在日本屬於高發癌症,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習慣把當天煮的飯菜當天吃完,使得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

冰箱隔夜菜 易產生致癌物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由於綠葉蔬菜含有硝酸鹽,而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但如果經過微波烹煮不良,綠葉蔬菜的營養價值會逐漸流失,且在細菌分解下,就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

除此之外,海鮮、魚類、綠葉蔬菜等隔夜菜,長時間放在冰箱會導致食物變質、滋生大腸桿菌等細菌,不僅容易造成腹瀉、拉肚子等疾病,硝酸鹽更會促使隔夜菜中的,經細菌分解作用,轉化為亞硝酸鹽,這時即便是透過高溫加熱的方式,也無法徹底殺菌

便當微波 營養價值流失

營養師趙函穎指出,硝酸鹽來自肥料、土壤,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是含硝酸鹽的綠葉蔬菜或食物,經由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另外,像是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食物,本身也添加了亞硝酸鹽,長期食用過多這些食物,自然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甚至引發癌症。

營養師趙函穎也提到,有些上班族喜歡帶便當中午微波來吃,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做法,因為隔夜飯菜放在冰箱冷藏就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微波加熱後,不僅無法去除有害物質,食物還可能遭受微波輻射,癌症因此悄悄爬上身。

【營養師小叮嚀】:

提醒民眾,儘量不要食用隔夜菜,建議還是準備適當的份量,以免怕浪費食物,只好將剩菜一直往冰箱堆積,長期食用下來,只會對人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此外,上班族如果要帶便當,建議不要以微波的方式,最好是選擇電鍋或是隔水加熱的方式,以防疾病發生。


【華人健康網╱記者郭靜育/台北報導】

練習凱格爾運動 達到陰道緊實效果

緊實的陰道 難挽鬆弛的婚姻

案例故事:周太太結婚二十多年,五年前先生到大陸經商,為了照顧婆婆和小孩,她選擇留在台灣,和丈夫開始每月見面一次的遠距離戀愛。

所謂小別勝新婚,夫妻倆一開始對於久久一次的見面,總是無限熱情,但時間一久,周先生開始對太太越來越冷漠,甚至嫌棄她陰道太寬鬆「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周太太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原來先生早在大陸養了年輕的二奶,因為有「對照組」比較後,竟被丈夫嫌棄。

自然產後 影響陰道收縮

女性的陰道就好比一圈圈的橡皮,診所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說,生過小孩的人,因為胎頭的擠壓,陰道較容易鬆弛,若自然產完,陰道沒有經過醫師妥善的修補,陰部附近因為生產而斷裂的肌肉、肌腱,就無法恢復原來的功能,尤其在「性高潮」扮演重要角色的陰道三分之一處的恥骨尾骨肌,其收縮力會大為減弱。

女性的高潮主要是由陰道括約肌強烈收縮,再刺激性感帶女性高潮的時間比男性來得久,男性高潮約8秒,女性可達20秒以上,當恥骨尾骨肌以每隔0.9秒收縮一次,產生反應後,子宮也以每0.9秒頻率上下的抖動,這一系列的收縮抖動也就是高潮來臨

連續兩周 練習凱格爾運動

蔡鋒博說,生產後的婦女可以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加陰道的緊實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三隻手指頭放入陰道內,陰道收縮使手指可以感到收縮的力量。尤其30歲以上的婦女,一天做兩次、一次15下,並連續兩周以上,就可幫助陰道保持緊實。

不過有些年紀較大女性,無法有效透過凱格爾運動改善陰道鬆弛,就會選擇陰道整形手術。蔡鋒博說,陰道整形術又稱陰道緊實術,治療方式從陰道外口切除鬆弛組織,對陰道內壁黏膜縫合,把鬆弛陰道的內徑縮小,達到緊實效果。

求助手術 風險後遺症難免

蔡鋒博說,一般而言,陰道整形手術時間約1至2小時,術後4至6周可行房,手術價位在2到4萬。然而,任何手術都會有其風險,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表示,陰道整形手術就類似拉皮手術,把多餘的鬆弛組織剪掉,手術可能會有麻醉、感染、出血等風險,但最常遇到的術後狀況,多是醫師誤將整個陰道或是外陰部縫太緊,導致性行為會十分疼痛。

醫師提醒你

重建陰道 不等於重建感情

緊實的陰道或許可增加閨房樂趣,但卻無法套牢婚姻,更不見得能使感情更緊密。蔡鋒博說,自台灣簽訂ECFA後,門診中增加不少先生在大陸經商的婦女來進行陰道整形,甚至有台商的妻子都和先生分居了,還希望以此挽回夫妻感情。雖然陰道可以重建,但不代表進行手術後就可以重建婚姻,也呼籲男性不應以此當成分手的借口。鄭丞傑說,自己收治要進行陰道整形的患者前,都會先詢問她與另一半相處狀況,若原本感情就不睦,僅為了挽回對方的心,就會勸患者先處理好雙方感情的問題,再考慮是否要進行手術;若是因為單純和另一半對於性生活不滿意,則可以考慮進行。

【元氣周報/記者楊欣潔/報導】

凱格爾運動 擺脫尿失禁

頻尿、夜尿,甚至想上廁所時會無法忍耐等尿失禁的問題,讓許多婦女感到困擾又羞於啟齒求助。擔心出門漏尿,連在家裡也過得戰戰兢兢。其實在家做凱格爾運動,也可搭配韻律球進行骨盆肌肉鍛鍊來加強效果,揮別惱人的
尿失禁。

一名68歲阿嬤,只要一站起來,肚子就有嚴重的下墜感,感覺身體有東西快掉出來,讓她完全無法走路。檢查後發現,原來是「骨盆鬆弛症候群」所導致,藉著在家練習凱格爾運動,自我訓練骨盆底肌,三個月後就獲得改善,現在能自行外出。

根據統計,台灣30歲以上婦女,每4個人就有1人為尿失禁所苦,50歲以上甚至高達五成。而尿失禁可不是只有在坐著或躺著睡覺時發生,常見的「應力型尿失禁」,只要腹部一用力,像是大笑、打噴嚏,就會造成滲尿、漏尿,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早期治療效果好。鍛鍊前,請先找出骨盆底肌的位置,方便後續練習,可利用想像中止排便來找出收縮肌肉,或是把洗淨的手放入陰道,利用骨盆底肌收縮夾住手指,來找出正確的位置。

除了傳統的凱格爾運動,也可搭配韻律球進行練習,因為球的凸面可以誘發骨盆底肌收縮用力,加強腹肌、背肌、橫膈肌與骨盆底肌的協調性。操作時依難度可分三階段進行,先配合骨盆活動,再配合呼吸,接著快速收縮(詳見下圖)。

挑選韻律球時,應配合身高,坐在球上時,屁股和膝蓋都維持90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練習時也要避免一次做太多的情況,建議循序漸進,視自己肌肉的負荷程度慢慢增加次數與時間,否則甚至會導致尿失禁更加嚴重。

尿失禁常發生在更年期後或是懷孕多次的婦女,尤其是經常久站的職業,如護士、老師、售票員等。

建議女性如果有頻尿、夜尿,甚至想上廁所時會無法忍耐,導致未達廁所就尿出來等尿失禁症狀,盡早進行自我訓練,通常一至二月後就能有效改善,如果超過三個月都沒有效果,則應立刻到復健科或婦產科請專科醫師進行診治。

【聯合報╱吳宜謹/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


凱格爾運動 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對於一般男性來說,性行為前戲需要花三到六分鐘,而高潮卻只維持了十到十六秒。為了延伸長性行為的持續時間,而且不用靠提高睪固酮的方法,就是進行骨盆腔底肌肉的運動──凱格爾運動。老化、肥胖/超重,還有衰弱的結締組織,都會壓迫骨盆腔底肌肉,並造成肌肉無力。凱格爾運動最主要是透過強化骨盆腔底肌肉,在進行性交時,延後射精的時間,讓勃起更持久堅挺,讓性愛更為愉悅美滿。

泌尿科醫生法蘭克.薩默曾明確指出,有在做骨盆肌肉運動的男性,比起只靠吃藥物(例如威而鋼)來改善勃起狀況的男性,在勃起的強度和堅挺度的表現上增加了百分之八十。而另一份由葛斯.多利醫生主持的研究中也顯示,原本患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在進行凱格爾運動過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恢復了勃起功能,另外,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則有顯著的改善。

先找出骨盆腔底肌肉的位置

確認肌肉的位置很重要,可別弄錯了收縮的部位。確認的方式很簡單:如廁時,先中斷排尿,然後再繼續。中斷排尿時所用到的肌肉,就是骨盆腔底肌肉的一部分。不過,千萬不要養成隨意中斷排尿的習慣,這會讓膀胱出問題。

五到十分鐘的運動時間

先從收縮十次開始,然後再增加二十到三十下,每天進行幾個回合,運動三到四週後,就會看得到改善效果。

●緩和的凱格爾運動:收緊骨盆腔底肌肉,慢慢地數到三,然後放鬆肌肉,重複做十次。
●快速的凱格爾運動:在十秒內,不斷重複收緊、放鬆骨盆腔底肌肉,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
●廣幅的凱格爾運動:收緊整個下腹部和骨盆腔底肌肉,然後放鬆。
●劇烈的凱格爾運動:在一到五秒內快速收緊、放鬆骨盆腔底肌肉,然後重複再做。

【文/摘自《再也不說我老了》/傑弗瑞.賴夫著/晨星出版】

阿茲海默症少為人注意的症狀──個性改變

有位醫師在研討會上提到慢性機構中的失智老人有兩種,一種很可愛,好照顧,另一種容易激動甚至出現與人打架等精神行為問題,很難相處。為什麼會有這兩種情況呢?他推測也許是與個人成長經驗或人格特質有關。

的確,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行為問題不僅加速其認知功能減退,且讓照顧者非常困擾。精神行為問題包括焦慮、冷漠、憂鬱、激動、遊走、幻覺和妄想等,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逐漸嚴重,重度時反而又慢慢減退。

雖然一般認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精神行為問題是大腦退化的一種表現,但其作用機轉並不清楚,而且只出現在5到8成的患者身上。既然不是每位患者都有精神行為問題,表現的症狀不一,輕重有別,就有學者臆測精神行為的發生可能與患者罹病前的人格特質有關。這方面的醫學文獻非常豐富,但結果沒有定論。

大部分的論文都是根據患者家人的回想,把患者罹病前的個性以五大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和審慎性)來歸類,再與其目前的精神行為做相關分析。有些學者發現原本具神經質人格特質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後容易憂鬱、本來少有親和力者較易出現激動行為,而個性外向者則較會出現幻覺等等。

但也有不少學者發現患者罹病前的人格特質和發病後的精神行為並無關聯,例如2013年5月《老年精神國際雜誌》上一篇來自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論文,比較54位輕度阿茲海默症病人和64位正常老人,並請其家人評估患者目前以及發病5年前共兩次的人格特質。結果發現患者的人格特質與其後來發生的精神行為問題並不相關,但其人格特質在發病前後卻有明顯改變,因此個性改變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之一。

有哪些個性變化呢?2011年《老年精神國際雜誌》的一篇文獻回顧,發現一般而言,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神經質人格特質增強,審慎性明顯降低,而外向性、開放性和親和力特質也有減少的現象。例如有些溫文儒雅的人變得焦躁而不講理,本來外向的人變得畏縮等等。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次朋友請吃飯,坐滿一桌,其中一位罹患輕度阿茲海默症的女士一直掏出錢包要付錢,告訴她是朋友請客,她就說真不好意思,沒帶禮物來。等會兒她忘了,又要付錢。如此反覆幾次,朋友不但沒有厭煩,反而說,這位女士原本就慷慨有禮,失智症把她善良的本性更發揚光大了。當然,也有本性多疑的人在罹患失智症後,產生妄想症的例子。

因此,整體而言,阿茲海默症精神行為的發生可能與罹病前的個性沒有直接關聯。然而,個性改變卻是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之一,而且很早就會出現,只是比較少為人所注意。

養成好習慣 4招顧好攝護腺


基隆市衛生局指出,男性從50歲開始,約5成有攝護腺肥大症狀,建議民眾年輕時養成好習慣,透過4招顧好自身健康。

衛生局表示,攝護腺肥大是很多男性共同的夢魘,50歲開始約有5成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到了80歲更高達8成,因此攝護腺肥大又稱為「長壽病」。

衛生局指出,隨著年紀增長,患者一開始會解尿不順,尿流也越來越細、越來越慢,次數也跟著增加,造成半夜睡不安穩;接著患者因尿道阻塞,造成膀胱必須用力收縮排尿,時間若拖久,可能改變膀胱肌肉纖維與結締組織,導致膀胱壁敏感、儲尿量變小,造成頻尿、甚至排尿困難。

衛生局呼籲,民眾可趁年輕時養成好習慣,4招顧好攝護腺。首先,「養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習慣」,衛生局建議,一天可分起床、午後與三餐飯後,每天至少喝水1500cc,而且有尿意時盡量別憋尿。

第二招,「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例如甘藍、花椰菜、蔥、蒜類;番茄、黃豆製品和綠茶,也可以預防攝護腺癌。

第三招則是減少攝取紅肉,盡量少吃高油、高脂、油炸物等高膽固醇食物,過量食用不僅容易肥胖,更會使攝護腺肥大提早報到。

最後衛生局建議,攝護腺肥大病患感冒就醫時,務必提醒醫師用藥,避免因感冒藥中的抗組織胺與麻黃素藥效太強,導致暫時排尿困難。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台灣將近一成孩童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


我國高達一成孩童有過動症 僅兩成孩童受過治療!


台中有一名國小女童,上學常常被老師點到,連絡簿上也常被寫上紅字,上課老是不專心,文具用品或是課本總是沒帶到學校,每次用餐也都要吃很久,回家功課都要寫上四個小時,她是學校老師的調皮小孩,安親班老師拿她沒轍,爸爸更是極度不滿她的女兒引麼會那麼調皮?怎麼不能校其他小孩子一樣優秀?因此時常責備小孩,還用威脅方式逼她聽話!你家的孩子也這樣嗎?別再苛責了,因為這可能是過動症惹的禍!

根據研究 台灣將近一成孩童有過動症現象

表示,這位女童是臨床上典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治療例子,父母和兒童常走過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後才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是一個極度常見的兒童疾患,全世界約4-12%兒童的有此問題,在台灣的研究顯示7.5-9.9%的兒童有此現象。

他解釋,此疾患特徵在持續的過度不專心及(或)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兒童以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則只有注意力不集中而無過動,也有人兩者都有。未治療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兒童會影響其學業表現,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且將來容易合併其他的問題,如反抗對立疾患 (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藥酒癮及憂鬱症等;長期對學業成績,工作能力及工作維持均有負面影響。

有過動症現象 家長就該帶去診斷以免孩童心靈受傷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過動症學童,因為家長不了解此症狀,時常會把小孩當作頑皮的孩子,而沒有接受治療,根據統計,我國過動症學童,僅有兩成接受治療,然而,過動症其實早已有成熟的治療方式,只要接受治療,通常都會有不錯的效果,有近六成的學童甚至成績會明顯進步,對此,陳錦宏提醒,如家中的孩子,也有以上情形,應帶到醫院身心科進行評估,以免孩子受到心靈上的傷害!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香菜含豐富維生素確有抗氧化作用



真有排毒食物嗎?營養師解釋,當一個人承受壓力、各種汙染時,身體容易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可能傷害細胞DNA,造成三高、肥胖、癌症等疾病,因此所謂排毒食物,應該是指攝取提高身體抗氧化能力對抗自由基。

要讓身體健康,提升抗氧化能力,就得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且份量都要足夠,不可偏食。食物當中,維生素A、維生素C都有抗氧化效果。

含維生素A蔬菜、水果包括胡蘿蔔、川七、地瓜葉、紅莧菜、油菜花、香椿、甜柿、聖女番茄等,含維生素C蔬菜、水果有綠豆芽、青蔥、小白菜、花椰菜、皇宮菜、青花椰、甜椒、新鮮辣椒、芭樂、奇異果、香吉士、木瓜、草莓等。

除了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水份攝取也都非常重要。糙米、燕麥、紫米等全穀類食物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幫助排除腸道毒素,且全穀類食物含有維生素B群,也可幫助提升身體免疫力。補充水份對排毒功能頗有助益,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最好飲用兩千到兩千五百c.c白開水。

有些人認為吃香菜有助身體排毒,香菜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C,的確是很不錯的食物、辛香料,不過任何人都無法只靠單一食物排毒,所有食物、營養素都是共同作用,要均衡各項生理機能才會保持健全。

身體不需要的廢物會從尿液或糞便排出,營養師建議可攝取像是地瓜、牛蒡、白蘿蔔、地瓜葉、燕麥、蘋果等高纖維的蔬果,促進排泄。

纖維會吸附毒素隨糞便排掉,建議在攝取高纖食物時再搭配適量的水分攝取,讓排便更順暢。營養師表示,高纖食物如麥片、蘋果,或是粗纖維的芹菜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若有宿便問題者,建議可再加點益生菌。

毒素的來源有:一、食物中毒素:1.食品添加劑;2.農藥殘留;3.基因改造食品:玉米黃豆;4.環境污染(戴奧辛);5.流行性疾病污染(禽流感);6.生長激素及抗生素殘留(水產畜產)。二、飲水中毒素:微生物、重金屬。三、空氣中毒素:紫外線、二手煙。四、日常接觸毒素:殺蟲劑、化學毒素、清潔用品、塑膠用品。

拒絕毒從口入的原則:一、聰明選擇食材:1.辨別食物外觀;2.選擇當令食材;3.選購合格標章食品;4.了解食物保存條件;5.選擇有商譽的店家購買。二、食材清洗及處理:1.大量清水沖洗再浸泡溶解毒素;2.去除易累積毒素的食物部份;3.蔬果類清洗分裝再冷藏且儘快食用;4.肉類需以熱水川燙去除毒素;5.海鮮食材注意新鮮度;6.生熟食分別切菜板及刀具操作。三、排毒飲食法:1.多攝取抗氧化的維生素及礦物質;2.多食含硫化丙烯食物如:大蒜洋蔥;3.多選擇鹼性食物;4.多吃膳食纖維;5.多選擇植化素食物。

9/21國際失智日


老尼姑自幼入寺廟修行,年輕曾赴日本學佛學,身體硬朗,不用支撐拐杖行動自如,只有聽力略退化,與廟中師父一向相處融洽,近年突然言行性情大變,學護理姪女探視,老師父傾吐心聲,姪女直覺姑姑失智,趕緊帶她就醫。臨床心理師評估,發現老尼姑達輕度失智程度,記憶退化,服用藥物後,生活習慣恢復,保持身體環境清潔,暫緩記憶惡化,情緒較穩定,其他師父知道她失智,對她包容,協助她定時吃藥,做生活記錄。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4.97%,即20個老人就有1名患者,且隨年齡增高,失智比率攀升,到80歲約5人就有1名患者失智症並非只是記憶減退,約有一半患者會有睡眠障礙、焦慮、憂鬱、攻擊等行為改變,讓家屬誤以為「老番顛」,延誤就診。


失智症(英Dementia、德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来自拉丁语(de- 意指“远离”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特别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失智症可分为可逆或不可逆,视疾病成因而异。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个不特定的概括名词。也称痴呆症。

症状: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会遗忘刚刚发生的事 (短期记忆差),而较久以前的记忆 (长期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

失智症影响语言能力,理解力,运动能力,短期记忆,辨认日常用品的能力,反应时间,个性,执行能力,解题能力。就算没有智力衰退的迹象,也常有妄想(阿兹海默型有15-56%),例如怀疑镜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失智症之症状也包括人格或行为改变。很多最后诊断为失智症的个案在住院初期时出现过激烈的混淆症状。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药物、手术,感染,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脱水,换住处或是个人危机而有智能改变之症状。这叫谵妄,症状类似精神病或失智症。

由于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会有精神错乱症状。尽管混乱症状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顾、改进居住环境与饮食获得缓解;精神科药物也能协助稳定情绪、减少幻觉妄想、或者冲动控制。但目前药物尚未能减缓脑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随忧郁症,最好由专业医疗人员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年龄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根据流行病学研究,65岁以上的人有5% 有失智症,85岁以上则增加到20%。

一、退化性失智症成因,大部分失智症都是退化性的。以下三类最常见:      
        1.阿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失智症的最常见成因。
        2.额颞叶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3.路易氏体型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二、血管性失智症成因,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

三、较少见的成因
        1.帕金森氏症
        2.HIV感染:爱滋病失智症
        3.脑伤

四、可治疗的成因,有不到5%的失智症其成因是可以治疗的。
        1.缺维他命B4,B12,维他命A。
        2.肿瘤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肥胖全球化防治趁早


專家表示,肥胖已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未來20年內,全球可能有一半以上成人過重,專家呼籲不要只是怪民眾缺乏意志力,而要採取緊急行動。

醫療、營養和健康專家在世界經濟論壇(WEF)表示,全球肥胖危機越來越致命,要打擊這項危機,決策者必須拿出與過去對抗菸害相同的決心。

專家說,食物愈來愈不健康,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傾向久坐,導致糖尿病、心臟疾病增加,每年已約有280萬成人死於這類疾病,往後可能更多,我們必須尋求遏止此類危機解答。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MailmanSchoolofPublicHealth)院長佛里德
(LindaFried)在WEF肥胖問題研討會說,全球目前已有14億人口過重,人數預計會持續增加。

佛里德說:「未來20年,如果成長趨勢不變,全球將有50%至60%成年人口過重。」她說:「如果肥胖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我們可以稱這種疾病已引發大流行。它不是地區性的,而是全球性的,且快速增加、逐漸增強,符合流行性疾病的基本定義。」

專家說,解決肥胖危機的第一步是克服許多人對肥胖的自然反應─責怪民眾缺乏意志力,而不是造成肥胖的周遭因素。「全球過重或肥胖人口過去30年增加1倍。」「你無法說這是因為全球人口集體喪失意志力。」

心肌梗塞 逾5成在清晨


心肌梗塞猝逝,逾五成心肌梗塞發生在早晨,注意保暖並遠離危險因子。秋冬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若平常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若又有抽菸、喝酒、熬夜、工作壓力問題都是高危險因子。

體重過重、不良生活習慣、暴飲暴食等都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廿五%患者是沒有症狀的突然昏倒,尤其是有糖尿病患者。

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心肌梗塞前會出現如胸悶、胸痛、冒汗、全身無力的症狀,有五十%到六十%的心肌梗塞發生在清晨,因此,民眾早晨起床應做好保暖的工作。

另外也要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正常良好生活作息、清淡且均衡飲食,避免太油膩、太鹹的食物,平時也要應定期量血壓,了解自我健康狀況,此外,定期健康檢查,戒除菸與酒,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糖尿病患最大威脅腎臟病


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威脅,就是罹患腎臟疾病。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若是被診斷罹患腎臟病,初期死亡的機率比起一般人高出許多,研究團隊建議,糖尿病患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腎臟的健康,這樣能夠延長壽命,但是英國相關專家表示,英國衛生單位似乎還不夠努力,來控制糖尿病所以發腎臟問題。

研究團隊經過長達十年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7.7的民眾,在死亡時沒有腎臟疾病與糖尿病,而有11.5%的民眾可能因為罹患糖尿病而死亡,但糖尿病患同時腎臟出現疾病的民眾,則死亡率則高達31.1%,確實保護腎臟的健康,似乎是糖尿病患必修的功課。

英國大約有百分之五的民眾,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經由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藥物的控制,以大幅減少糖尿病對於生活的影響,但是若是病患不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或者管理自己的飲食習慣,則會讓併發症罹患的機會大幅上升,常常會引起眼睛、下肢、以及腎臟相關的病變,尤其腎臟病變除了治療難高以外,致死的機率也相對高。

英國官方糖尿病臨床顧問凱西表示,不論是糖尿病與腎臟疾病,一旦發現就必須服用控制血壓藥物,在2012年的報告中發現,其實只要簡單的血液與尿液檢驗,就可查驗腎臟是否出現問題,但是許多醫師抽血僅檢查膽固醇等簡單項目,腎衰竭造成英國健保龐大的醫療成本,若是早期發現、提早治療,就能有效降低腎臟衰竭的機會。

from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10&CID=17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