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9/21國際失智日


老尼姑自幼入寺廟修行,年輕曾赴日本學佛學,身體硬朗,不用支撐拐杖行動自如,只有聽力略退化,與廟中師父一向相處融洽,近年突然言行性情大變,學護理姪女探視,老師父傾吐心聲,姪女直覺姑姑失智,趕緊帶她就醫。臨床心理師評估,發現老尼姑達輕度失智程度,記憶退化,服用藥物後,生活習慣恢復,保持身體環境清潔,暫緩記憶惡化,情緒較穩定,其他師父知道她失智,對她包容,協助她定時吃藥,做生活記錄。

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4.97%,即20個老人就有1名患者,且隨年齡增高,失智比率攀升,到80歲約5人就有1名患者失智症並非只是記憶減退,約有一半患者會有睡眠障礙、焦慮、憂鬱、攻擊等行為改變,讓家屬誤以為「老番顛」,延誤就診。


失智症(英Dementia、德Demenz),其英文Dementia 一字来自拉丁语(de- 意指“远离”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特别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失智症可分为可逆或不可逆,视疾病成因而异。只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失智症是个不特定的概括名词。也称痴呆症。

症状: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是‎‎老人失智症(即阿兹海默氏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会遗忘刚刚发生的事 (短期记忆差),而较久以前的记忆 (长期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

失智症影响语言能力,理解力,运动能力,短期记忆,辨认日常用品的能力,反应时间,个性,执行能力,解题能力。就算没有智力衰退的迹象,也常有妄想(阿兹海默型有15-56%),例如怀疑镜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

失智症之症状也包括人格或行为改变。很多最后诊断为失智症的个案在住院初期时出现过激烈的混淆症状。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药物、手术,感染,睡眠不足,饮食不正常,脱水,换住处或是个人危机而有智能改变之症状。这叫谵妄,症状类似精神病或失智症。

由于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可能会有精神错乱症状。尽管混乱症状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顾、改进居住环境与饮食获得缓解;精神科药物也能协助稳定情绪、减少幻觉妄想、或者冲动控制。但目前药物尚未能减缓脑部的退化。失智症患者也常伴随忧郁症,最好由专业医疗人员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年龄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根据流行病学研究,65岁以上的人有5% 有失智症,85岁以上则增加到20%。

一、退化性失智症成因,大部分失智症都是退化性的。以下三类最常见:      
        1.阿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失智症的最常见成因。
        2.额颞叶型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3.路易氏体型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二、血管性失智症成因,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

三、较少见的成因
        1.帕金森氏症
        2.HIV感染:爱滋病失智症
        3.脑伤

四、可治疗的成因,有不到5%的失智症其成因是可以治疗的。
        1.缺维他命B4,B12,维他命A。
        2.肿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