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大陸熱錢無處去湧向高利貸

炒股、炒房之後,放高利貸成為大陸的新全民運動,以經商出名的溫州人,尤擅於此道。

高利貸似乎已繼房地產業之後,成為中國經濟的最新饕餮盛宴。在暴利誘惑之下,各路資金爭相湧入,賺取「快錢」已成為上市公司、民間游資和若干銀行的一致訴求。

大陸的財經媒體「21世紀網」報導,大陸上市公司已公布的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含有「委託貸款」字樣的公告較去年同期增加32.3%,諸多上市公司紛紛涉足高利貸業務,有些公司來自委託貸款的收益甚至超過主業。動輒兩位數的年利率,讓許多資金寬裕、又無優質業務的企業難以抗拒。

人民銀行溫州支行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有89%的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年息高達24%。有些機構估計,像鄂爾多斯這樣的城市,當地民間金融系統規模甚至已遠遠超過銀行存款的規模。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從2006、2007年的全民炒股,近幾年的全民炒房,再到現今的高利貸盛行,賭徒般的投機氛圍一直陰魂不散地輪番誘惑勤奮的企業家和勞動者。投機盛行帶來的社會、經濟的浮躁,也讓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愈發模糊。

不過,高利貸之所以欣欣向榮,和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政府的金融政策其實是密切相關。近一年來,緊縮銀根成為貨幣政策重心,銀行放貸傾向於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告貸無門的中小企業被迫轉向民間獲取資金。

此外,過往享有暴利的房地產業正遭遇嚴苛的限購,而金融管制依舊,投資與融通管道嚴重不足。於是,在高通脹和行政打壓之下,過剩的流動資金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標的,高利貸自然風生水起。

報導指出,高利貸極可能在短時間內取代房地產,成為最易攫取暴利的行業,而風險卻被掩蓋。如此一來,勢必導引更多的資金流向其中,形成風險收益嚴重不匹配的超級資產泡沫。

理論上,民間借貸本非洪水猛獸。在金融體系不夠健全、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遲緩推行之際,管理適當的民間借貸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應不失為不錯的融資渠道。

然而,北京政府迄今仍對民間資本涉足銀行營運不放心,依舊迷戀行政管控式的金融牌照模式,並宣稱是為了金融安全和公眾利益著想。

但允許私人資本開辦銀行,風險並沒有那麼高。根據國際銀行業的經驗,只要監管得宜,便不會危及金融系統的安全。反而聽任民間熱錢狂亂投入高利貸行業,而不加以規範,並增闢投資與融通管道來疏導,最終的後果恐怕會十分嚴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55437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 陳澄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