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綠能商機 智慧電網


智慧電網是將供電端到用電端的所有設備,透過感測器連接,形成綿密完整的用電網路,並對其中用電資訊加以整合分析,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電效率。


智慧電網是將供電端到用電端的所有設備,透過感測器連接,形成綿密完整的用電網路,並對其中用電資訊加以整合分析,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電效率。其商機包含初期的智慧電錶及變壓器,未來更將延伸到電力調配、綠色能源,例如太陽能及風力等替代性能源。

目前由於油電價格飆升,因此將IT技術與傳統電力配送系統結合的智慧電網,預期可成為節能的最新解決方案。採用智慧電網,不僅相關主管機關可以對用戶的用電情形完全掌握,個別用戶也可以透過自家電錶,掌握該區域的用電情形,為自家用電進行更適合的規畫。


零組件商機:(2030年達1000億美元)

至於智慧電網所需求的零組件方面,消費者直接可見的智慧電錶,就需要使用大量MCU、應用處理器和RF及PLC等通訊晶片。另外,智慧電網所連結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對於逆變器的需求也將大增。太陽能發電所產生的直流電,可透過逆變器轉換成固定頻率的交流電進行供電。一個太陽能電池最高只有0.5V左右的電壓,因此需要串聯多個太陽能板,再利用逆變器轉換成100V交流電。此外,逆變器風力發電中也同樣重要。

另外,由於未來透過智慧電網,各式電力間將會透過相互買賣併入同一電網。這時就需要使用能夠充分進行傳輸管理的電力路由器。通過電力路由器,可同時對頻率不同的電力進行轉換及調整,並收集電力、進行蓄電,或進行傳輸。這些過程也需要使用到功率半導體。這些應用將使智慧電網相關半導體的需求,至2030年時成長至1000億美元以上。


鬥智對戰:(美欲掌主導權)

節能減碳的時代來臨,美國也亟欲抓住這波綠色商機,掌握智慧電網的國際化標準,藉此控制智慧電網市場的主導權。根據美國能源部的報告指出,智慧電網具有比投資金額高出四倍的獲利。也因此,美國計畫在未來20年內陸續投資1650億美元,其獲利將可望高達約7000億美元。

發展智慧電網,美國與日本不同的地方在於,日本認為智慧電網是單純的新一代電網,美國則認定智慧電網是一種能利用再生能源的新型態基礎設施,並可以將之延伸應用用資訊設備上,實現全資訊社會(Ambient Society)的理想。也由於美國的思維在於,智慧電網並非單純改變配電設施,或者設置計測功能高的智慧電錶就可以了,而是要連同電網所延伸的全新服務及商業模式在內,進行全盤行的思考。如此一來,日本發展的智慧電網產業可能瞬間落後於美國。

發展智慧電網,不掌握標準就很難獲取利益。目前美國已有許多廠商跨足智慧電網的基礎設備。例如美國通用電氣(GE)已開始與Google合作,由Google發表Google Power Meter智慧電錶。該裝置可安裝在家庭及辦公大樓的電錶上,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確認和分析,將來更有機會利用網路來控制用電量。而Google的另一種業務構想,則是為用戶免費安裝智慧電錶,然後從網路控制用電量所節省的電費中,提撥一部分的百分比作為Google的收入。

目前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已就智慧電網的發展議題,與日本經濟產業省展開標準化討論,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也在美方的主導下展開了研究。未來美國將陸續投資1000億美元推動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讓溫室氣體比2005年減少14%。實現該目標需加速發展節能、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等產業,而其基礎設施則以智慧電網最具發展潛力,因此才使得美國亟欲搶得其主導權。

另外,如美國廠商Google也開始跨足智慧電網軟體研發,目前已發表了可顯示各家電數分鐘內用電量的家用Web應用程式測試版。Google表示,這種將能源使用量化的技術,用多少電使用者都能一目了然,將可望刺激用戶更加節約用電,並因此改變其用電方式,最高可望減少5~15%的用電量。


發展智慧電網後盾:(台灣IT能量)

為了邁向「低碳經濟」,建置智慧電網是台灣在節能減碳策略上的重要環節,未來台灣傳統電錶將逐步更新為智慧型電錶系統;加上拓展中國大陸等海外市場,將可帶來龐大的產業商機。台灣目前由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公司積極推動規劃「智慧型電錶基礎建設」(AMI),將充分運用台灣在資通訊產業的優勢,開發核心元件帶動產業發展,並透過大規模建置與測試,吸引相關廠商投入,拓展國內外龐大的智慧電網商機。

據了解,AMI規劃之重點包括:研訂AMI相關功能規格與標準;建立開放性測試平台,提供廠商測試電錶、通訊網路、電錶資訊管理系統、資料安全性及可用性等。預定在2010年高壓用戶先完成初期1200戶電錶,再於2011至2012年完成所有(2.3萬戶)高壓AMI建置;並將先驗證技術可行性及訂定規格標準,輔導相關廠商生產內建通訊模組之數位電錶,再逐步推動低壓用戶(1200萬戶)建置。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評估,台灣建構智慧型電錶基礎建設,預計每年投入成本62.8億元,可創造每年68億元的電業效益,減少用戶每年253.5億元電費支出,帶動相關產業781.9億元總產值,具有相當高的成本效益。

台灣本身完整的資通訊技術基礎,有利於自主開發AMI技術。目前高壓AMI電錶除電力量測晶片(含軟體)台灣無法生產之外,其餘組件如通訊模組、電池、電錶資訊管理系統等,台灣廠商均可自行開發生產。看準未來智慧電網產業鏈的龐大商機,台灣廠商可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積極掌握用電端管理服務系統、電動開關與配電變壓器等輸配電產品、智慧電錶相關網通設備、晶片組與感測控制元件等領域的發展機會。


商機燒至2020 台廠拼了!

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大陸都積極投入智慧電網的發展,預期明年將是智慧電網的起飛年,商機則將延續到2020年。至於台灣相關供應商,從智慧電錶廠商士電、亞力,智慧電網傳輸設備商正文、中磊,以及跨智慧電錶及PLC(電力線傳輸)的康舒,都將因此受惠。

據了解,智慧電網帶動的商機,從感測控制元件、網通模組、能源管理系統、晶片及智慧電錶等都含括在內。台灣在供應鏈中的廠商,包含製造智慧電錶的士電、亞力、中興電工以及華城,以及智慧電網傳輸設備供應商如正文、中磊、訊舟、康舒等。

整體的智慧電網包括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在國際市場上,台灣的產品,已經逐漸打入智慧電網的供應鏈,但都集中在屬於智慧電網末端的「用戶端」,也就是智慧電錶。

智慧電錶基礎建設(AMI)主要由智慧電錶、通訊系統、電錶資訊管理系統(MDMS)所組成,除了能取代人工抄表外,還可支援各種不同電價費率、提供用戶能源使用資訊,並具有讓用戶自發性節能、停復電管理、進行電錶設備資產管理等優點。

目前台灣的電錶分為電子式及機械式兩種,高壓用戶全部採用電子式電錶,低壓用戶則多為機械式電錶。在高壓部分,資策會已經成功研發高壓核心技術,技術移轉給大同公司。至於低壓核心技術,康舒則可在未來參與台電公司低壓AMI建置計畫。隨著未來推廣高、低壓AMI之後,用戶電錶將逐步全面更新為智慧電錶。

目前,台灣有能力生產整組智慧電錶的廠商,主要為大同和中興電工。另外,智慧電錶所需的感測元件、網通模組、晶片等關鍵零組件,也是台廠目前著力最多的地方,如訊舟已經打入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的供應鏈,負責生產智慧電錶上的無線通訊模組;而生產家電通訊晶片的旺玖、智慧電網傳輸設備供應商正文、中磊,以及投入智慧電錶表頭和電力線通訊技術研發已久的康舒,目前都名列在全球智慧電錶供應鏈之中。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4779&f_ART_ID=337121 撰文/王岫晨
2011/08/2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