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醫學新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學新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靈芝含「多醣體」 中研院破解「抗癌」

長久以來「靈芝」被視為妙藥,能強化體質,改善免疫系統,現在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從靈芝萃取「多醣體」可讓免疫細胞增生,摧毀癌細胞裡的岩藻醣,這項重大研究發現,讓更多罹癌民眾,未來又多了一個治療標靶新希望。



一朵朵野生靈芝,幾乎都是生長在人煙罕至之處,可別小看它,因為靈芝,現在很有可能成為人類救命仙丹,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發現,「靈芝」能強化人體免疫系統,關鍵就在於,靈芝本身就能萃取「多醣體」,再將多醣體注入罹患肺癌老鼠體內,將會誘發「新抗體」,能和癌細胞裡「GloboH」、「岩藻醣」結合,殺死癌細胞,達到抗癌功效。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多醣體需要一個、岩藻醣的多醣體,這個抗體,就可以對癌細胞表面的特殊分子,所以它的抗癌是這樣子。」

研究團隊從一大串靈芝多醣體中,發現具有強化免疫功能,讓老鼠從體內產生更多,專門對付癌細胞抗體,可以限制腫瘤擴大。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還要經過很多階段,第一期人體實驗、第二期、第三期,還有滿長一段路,還要非常多年。」記者:「大概幾年?」顏宗海:「很難說。」

雖然靈芝抗癌研究,還在於老鼠階段,還沒經過人體實驗,未來治療劑量多少,療效能到什麼程度,還不得而知,但長久以來「靈芝」被視為妙藥,可以強化體質,如今又被中研究證實,具有「殺死癌細胞」療效,讓更多罹癌民眾,未來又多了一個治療標靶新希望。

from https://tw.news.yahoo.com/靈芝含-多醣體-中研院破解-抗癌-112300298.html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動脈硬化檢測、頸動脈超音波

    動脈堵塞會造成中風、腳痛等,若堵塞某條血管,就會出現該部位的症狀,不過在此之前,動脈血管壁會有硬化、變脆的傾向,光靠血壓和血糖的測量無法有效而精準的確認。提醒若本身有慢性病家族史者,除每年固定做血壓、血糖的基本檢測之外,若是經常外食、腹部肥胖、常抽菸等高危險群,更應每年加做動脈硬化檢測、頸動脈超音波等,更接近動脈健康實際狀況。

    預防醫學機構針對2007到2008年共800多位45到64歲男性健檢者的動脈硬化程度分析,發現近4成已有硬化異常現象,甚至動脈年齡比實際年齡老了24歲。這個結果顯示,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不佳,可能使動脈提早老化,但光是靠血壓、血糖的檢測,有時無法完全反應動脈硬化的程度,所以直接測量動脈硬化程度會更精準。

    量踝 臂血壓比值

    一般人在家量血壓通常只會量手臂壓,但長期血壓高造成的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影響,根據統計,心肌梗塞患者中有8成都已有輕微動脈堵塞情況,更何況是更早期發生的動脈硬化,所以光是量靠近心臟部位的上臂血壓值,並不能完全準確知道動脈硬化的程度,只能說血壓高的人,有較高的動脈硬化機率,而動脈硬化的人,則有較高的機率會堵塞。
    若要用測量血壓的方式找出動脈硬化,應測手臂與腳踝的血壓比,當腳踝比上手臂的數值小於0.9,表示由心臟打出血液造成的壓力到了腳部時,已變得較小,代表血管可能硬化異常,這個比值會比單純量測血壓高低更接近動脈健康程度。
脈波傳導測血管硬度

    還沒有發生心血管危險事件的人若要更精確知道動脈硬化程度,建議每年做一次詳細心血管檢查,而現在有動脈檢測儀,藉脈波傳導速率的測定,可顯示血管硬度,測量由心臟送出的血液脈波透過血管傳送到手、腳的速率。標準值是每秒1400公分,數值愈大表示血管壁愈硬,動脈硬化程度愈高,所以是最接近動脈健康狀態的直接測量法。若綜合腳踝和手臂的血壓比值來看,儀器還可直接換算動脈年齡,就可得知自己的動脈年齡與實際年齡是否相符。而此檢測需自費,每次約1000元,醫師建議有抽菸、腹部肥胖、已是代謝症候群高風險的人,每年最好檢測一次。
    動脈硬度變化其實是從生下來的第17天就開始了,但每個人的惡化情況不同,右表是每個年齡階段的動脈硬化盛行率。再從醫學機構此次調查結果來看,45到64歲男性動脈硬化異常的比例高達4成。而女性50歲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失去血管保護作用,動脈血管硬化的速度明顯增快。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292位女性受檢者的檢測數據,未滿50歲的女性動脈硬化比例僅4.2%;50歲之後則竄升至53%,異常發生率是50歲前的13倍。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快速心血管功能檢測

心臟內科,其實全名應為心臟血管內科,平常除了幫病人檢查心臟功能外,也要幫病人檢查血管功能。血管病變常見是血管粥狀硬化。粥狀斑塊大部份須要血管超音波檢查,而血管硬化有一檢查利器就是動脈硬化檢查儀。
該儀器可同時測量病人之四肢血壓及記錄四肢動脈波形,再利用動脈波傳至手和腳的時間差去換算得到臂踝脈波傳播速率(baPWV)。baPWV愈高表示動脈硬化程度愈厲害。baPWV和老年人、高血壓和糖尿病有著強烈的相關。此外也有報告顯示baPWV也和腎功能的惡化、左心室肥厚和心臟舒張功能有關係。
另外利用該儀器也可自動算出足踝臂的血壓比(ABI) 。它的算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脚的收縮壓除以手的收縮壓。通常健康的人,脚的收縮壓比手的收縮壓還要高。若腳部動脈因脂肪等黏稠物質堆積而使血流狀況變差,腳踝的血壓就會低於上臂的血壓,故 ABI 數值就會變低。如果ABI比值小於0.9的話,表示病人的周邊血管可能有阻塞。周邊血管阻塞病人,休息時可能没有症狀,但走一段路後可能會覺得下肢酸痛,嚴重一點可能會有足部傷口不容易癒合的情況。此外有報告顯示ABI比值小於0.9的病人也比較會合併廣泛性冠狀血管阻塞的病變。在洗腎的病人,若ABI比值小於0.9或大於1.3,其往後發生心血管病變和死亡的機會也會增加,這類病人應要好好加以治療。
高血壓的病人測量血壓時,最好兩手都測。因為兩手血壓差已被證實和心血管病變有著強烈的相關。利用此動脈硬化儀,我們可以快速、自動地測出兩手血壓差,如此可進一步了解病人的心血管狀況。對於洗腎的病人因上肢常有洗腎瘻管而不適合測量血壓。這時候,利用此儀器也可測出兩脚血壓差。我們最近針對洗腎病人的研究,也顯示兩脚血壓差和這類病人總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有著密切相關。
此動脈硬化儀除了可同時測量四肢血壓外,它也有設備連結心臟而同時顯示出心電圖和心音圖。因為這樣的連結,我們可由周邊的動脈脈波圖、心電圖和心音圖而自動算出心臟的收縮時間。此時間是心臟收縮功能好壞的指標。因此,利用此動脈硬化儀也可了解心臟收縮功能的好壞。
一般接受動脈硬化儀的檢查只須約5分鐘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可快速、自動地測出病人的心血管功能。這些資料可讓臨床醫師對病人的心血管病況有一初步地掌握,並對後續病人之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有所幫助。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禿頭福音 西實驗鼠意外長出毛髮

研究人員的意外發現,可能為治療禿頭鋪路,當中祕訣是透過白血球。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癌症專家對老鼠測試抗發炎藥物時,驚訝發現老鼠長出毛髮,因此對這種現象展開研究。

這位專家發現原因在於單核白血球的巨噬細胞,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能對抗感染及清除死去組織。

在西班牙馬德里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發現此現象的專家莫雷諾(Mirna Perez-Moreno)表示,幹細胞附近獲活化的巨噬細胞,是老鼠長出毛髮的原因所在。

這代表毛囊能在激發下生長,無需接受毛髮移植。毛髮移植花費可能超過5000英鎊(約台幣25萬)。

莫雷諾和這項研究其他撰筆人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 Biology)中寫道:「幹細胞領域目前遭遇的挑戰之一是,在無需移植下促進再生。」

他們說:「由於這項研究,現在知道巨噬細胞在幹細胞周遭環境扮演重要角色。」

他們寫道:「我們的研究凸顯巨噬細胞在皮膚新生過程中扮演調節者的重要性,超越它們作為噬菌免疫細胞的主要功能。」1031227

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的研究原文:Macrophages Contribute to the Cyclic Activation of Adult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黃斑部裂孔及牽引症 藥物注射治療新選擇

黃斑部位於眼球視網膜正中央,是維持中心清晰視力最重要的組織,一旦發生病變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除了大家熟悉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之外,隨著年齡增長,眼睛逐漸老化,尤其是玻璃體退化也會影響黃斑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直到發覺視力模糊、視覺扭曲,恐已出現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進而導致黃斑部裂孔、黃斑部皺褶,最嚴重恐會喪失視力。眼科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是高危險族群,應自我檢查並建議每年定期進行眼睛檢查,早期發現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目前可選擇透過注射藥物治療,避免視力喪失的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指出,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是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原因之一,為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睛疾病,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玻璃體退化是造成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的主因,另外受到外力撞擊、眼睛發炎水腫,以及曾接受眼部手術等因素,也都會增加罹病風險。

什麼是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玻璃體是一個透明膠狀的組織,位於眼球後半部,占整個眼球體積的8成,與視網膜緊密連結,而視網膜則在眼球後壁的神經膜,最重要的正中央位置就是黃斑部,掌管主要視力、辦別顏色等功能。

當玻璃體退化產生液化而產生後玻璃體分離時會與部份視網膜產生牽引作用。而黃斑部是與玻璃體連結最緊密的組織之一,在分離的過程中容易「藕斷絲連」而造成黃斑部構造變形,依病情程度造成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黃斑部裂孔、黃斑部皺褶,嚴重可能使視力嚴重下降。

目前透過眼部斷層掃描(OCT),可清楚看到患者的玻璃體與視網膜黃斑部連接程度,準確診斷病因;不過,賴旗俊強調,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僅有類似近視及老花眼的視力模糊症狀,若發生在單眼,患者通常難以察覺,等到病情嚴重時,才會有看物體扭曲變形、辨色能力變差、視覺中心有黑影等情形。例如看電線杆、斑馬線變歪斜,或偶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時,突然發覺單眼視力模糊、看物扭曲等情形,病人才會警覺而提早就醫診斷。

針對初期的玻璃體黃斑部牽引症,目前已可透過注射蛋白質酶,來改善病況,長庚醫院並率先引進加,該藥可消除玻璃體與黃斑部牽引的部分,避免讓黃斑部再度受到拉扯;但若已發生後期黃斑部裂孔或黃斑部皺褶,或拉扯範圍過大,只能藉由切除玻璃體手術拉扯的增生組織,進行修補,但術後卻較容易產生白內障的後遺症。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最根本的預防方式!」建議,40歲以上民眾,平時可透過自我檢查,例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磁磚、棋盤、電腦鍵盤等方格,觀察是否有視覺扭曲的情形,每年也要定期進行眼睛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得到最佳治療效果,保存視力。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冰箱隔夜菜 易產生致癌物

省錢吃隔夜菜 產生亞硝酸鹽恐胃癌

台灣可以說是胃癌的高罹患率國家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依舊位居第1名,其中胃癌列居男女癌症死因第5名,現代人生活忙碌,造成三餐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等,使得胃癌悄悄找上門,但你知道吃隔夜菜竟然也會導致胃癌嗎?營養師表示,隔夜菜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促使罹癌機率增高。

許多民眾常會吃前一天剩下的隔夜菜,或是把吃不完的菜放到冰箱,隔天加熱繼續吃,雖然節儉、不浪費食物是美德,但經常吃隔夜菜,卻會為自己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以日本來說,胃癌過去在日本屬於高發癌症,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習慣把當天煮的飯菜當天吃完,使得日本的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

冰箱隔夜菜 易產生致癌物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由於綠葉蔬菜含有硝酸鹽,而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但如果經過微波烹煮不良,綠葉蔬菜的營養價值會逐漸流失,且在細菌分解下,就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

除此之外,海鮮、魚類、綠葉蔬菜等隔夜菜,長時間放在冰箱會導致食物變質、滋生大腸桿菌等細菌,不僅容易造成腹瀉、拉肚子等疾病,硝酸鹽更會促使隔夜菜中的,經細菌分解作用,轉化為亞硝酸鹽,這時即便是透過高溫加熱的方式,也無法徹底殺菌

便當微波 營養價值流失

營養師趙函穎指出,硝酸鹽來自肥料、土壤,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是含硝酸鹽的綠葉蔬菜或食物,經由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致癌的亞硝酸鹽,另外,像是香腸、臘肉、培根、火腿等食物,本身也添加了亞硝酸鹽,長期食用過多這些食物,自然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甚至引發癌症。

營養師趙函穎也提到,有些上班族喜歡帶便當中午微波來吃,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做法,因為隔夜飯菜放在冰箱冷藏就可能會產生亞硝酸鹽,微波加熱後,不僅無法去除有害物質,食物還可能遭受微波輻射,癌症因此悄悄爬上身。

【營養師小叮嚀】:

提醒民眾,儘量不要食用隔夜菜,建議還是準備適當的份量,以免怕浪費食物,只好將剩菜一直往冰箱堆積,長期食用下來,只會對人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此外,上班族如果要帶便當,建議不要以微波的方式,最好是選擇電鍋或是隔水加熱的方式,以防疾病發生。


【華人健康網╱記者郭靜育/台北報導】
凱格爾運動 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對於一般男性來說,性行為前戲需要花三到六分鐘,而高潮卻只維持了十到十六秒。為了延伸長性行為的持續時間,而且不用靠提高睪固酮的方法,就是進行骨盆腔底肌肉的運動──凱格爾運動。老化、肥胖/超重,還有衰弱的結締組織,都會壓迫骨盆腔底肌肉,並造成肌肉無力。凱格爾運動最主要是透過強化骨盆腔底肌肉,在進行性交時,延後射精的時間,讓勃起更持久堅挺,讓性愛更為愉悅美滿。

泌尿科醫生法蘭克.薩默曾明確指出,有在做骨盆肌肉運動的男性,比起只靠吃藥物(例如威而鋼)來改善勃起狀況的男性,在勃起的強度和堅挺度的表現上增加了百分之八十。而另一份由葛斯.多利醫生主持的研究中也顯示,原本患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在進行凱格爾運動過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恢復了勃起功能,另外,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則有顯著的改善。

先找出骨盆腔底肌肉的位置

確認肌肉的位置很重要,可別弄錯了收縮的部位。確認的方式很簡單:如廁時,先中斷排尿,然後再繼續。中斷排尿時所用到的肌肉,就是骨盆腔底肌肉的一部分。不過,千萬不要養成隨意中斷排尿的習慣,這會讓膀胱出問題。

五到十分鐘的運動時間

先從收縮十次開始,然後再增加二十到三十下,每天進行幾個回合,運動三到四週後,就會看得到改善效果。

●緩和的凱格爾運動:收緊骨盆腔底肌肉,慢慢地數到三,然後放鬆肌肉,重複做十次。
●快速的凱格爾運動:在十秒內,不斷重複收緊、放鬆骨盆腔底肌肉,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
●廣幅的凱格爾運動:收緊整個下腹部和骨盆腔底肌肉,然後放鬆。
●劇烈的凱格爾運動:在一到五秒內快速收緊、放鬆骨盆腔底肌肉,然後重複再做。

【文/摘自《再也不說我老了》/傑弗瑞.賴夫著/晨星出版】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台灣將近一成孩童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


我國高達一成孩童有過動症 僅兩成孩童受過治療!


台中有一名國小女童,上學常常被老師點到,連絡簿上也常被寫上紅字,上課老是不專心,文具用品或是課本總是沒帶到學校,每次用餐也都要吃很久,回家功課都要寫上四個小時,她是學校老師的調皮小孩,安親班老師拿她沒轍,爸爸更是極度不滿她的女兒引麼會那麼調皮?怎麼不能校其他小孩子一樣優秀?因此時常責備小孩,還用威脅方式逼她聽話!你家的孩子也這樣嗎?別再苛責了,因為這可能是過動症惹的禍!

根據研究 台灣將近一成孩童有過動症現象

表示,這位女童是臨床上典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治療例子,父母和兒童常走過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後才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是一個極度常見的兒童疾患,全世界約4-12%兒童的有此問題,在台灣的研究顯示7.5-9.9%的兒童有此現象。

他解釋,此疾患特徵在持續的過度不專心及(或)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兒童以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則只有注意力不集中而無過動,也有人兩者都有。未治療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兒童會影響其學業表現,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且將來容易合併其他的問題,如反抗對立疾患 (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藥酒癮及憂鬱症等;長期對學業成績,工作能力及工作維持均有負面影響。

有過動症現象 家長就該帶去診斷以免孩童心靈受傷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過動症學童,因為家長不了解此症狀,時常會把小孩當作頑皮的孩子,而沒有接受治療,根據統計,我國過動症學童,僅有兩成接受治療,然而,過動症其實早已有成熟的治療方式,只要接受治療,通常都會有不錯的效果,有近六成的學童甚至成績會明顯進步,對此,陳錦宏提醒,如家中的孩子,也有以上情形,應帶到醫院身心科進行評估,以免孩子受到心靈上的傷害!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肥胖全球化防治趁早


專家表示,肥胖已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未來20年內,全球可能有一半以上成人過重,專家呼籲不要只是怪民眾缺乏意志力,而要採取緊急行動。

醫療、營養和健康專家在世界經濟論壇(WEF)表示,全球肥胖危機越來越致命,要打擊這項危機,決策者必須拿出與過去對抗菸害相同的決心。

專家說,食物愈來愈不健康,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傾向久坐,導致糖尿病、心臟疾病增加,每年已約有280萬成人死於這類疾病,往後可能更多,我們必須尋求遏止此類危機解答。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MailmanSchoolofPublicHealth)院長佛里德
(LindaFried)在WEF肥胖問題研討會說,全球目前已有14億人口過重,人數預計會持續增加。

佛里德說:「未來20年,如果成長趨勢不變,全球將有50%至60%成年人口過重。」她說:「如果肥胖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我們可以稱這種疾病已引發大流行。它不是地區性的,而是全球性的,且快速增加、逐漸增強,符合流行性疾病的基本定義。」

專家說,解決肥胖危機的第一步是克服許多人對肥胖的自然反應─責怪民眾缺乏意志力,而不是造成肥胖的周遭因素。「全球過重或肥胖人口過去30年增加1倍。」「你無法說這是因為全球人口集體喪失意志力。」

糖尿病患最大威脅腎臟病


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威脅,就是罹患腎臟疾病。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若是被診斷罹患腎臟病,初期死亡的機率比起一般人高出許多,研究團隊建議,糖尿病患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腎臟的健康,這樣能夠延長壽命,但是英國相關專家表示,英國衛生單位似乎還不夠努力,來控制糖尿病所以發腎臟問題。

研究團隊經過長達十年的調查中發現,大約有7.7的民眾,在死亡時沒有腎臟疾病與糖尿病,而有11.5%的民眾可能因為罹患糖尿病而死亡,但糖尿病患同時腎臟出現疾病的民眾,則死亡率則高達31.1%,確實保護腎臟的健康,似乎是糖尿病患必修的功課。

英國大約有百分之五的民眾,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經由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藥物的控制,以大幅減少糖尿病對於生活的影響,但是若是病患不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或者管理自己的飲食習慣,則會讓併發症罹患的機會大幅上升,常常會引起眼睛、下肢、以及腎臟相關的病變,尤其腎臟病變除了治療難高以外,致死的機率也相對高。

英國官方糖尿病臨床顧問凱西表示,不論是糖尿病與腎臟疾病,一旦發現就必須服用控制血壓藥物,在2012年的報告中發現,其實只要簡單的血液與尿液檢驗,就可查驗腎臟是否出現問題,但是許多醫師抽血僅檢查膽固醇等簡單項目,腎衰竭造成英國健保龐大的醫療成本,若是早期發現、提早治療,就能有效降低腎臟衰竭的機會。

from  http://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10&CID=179341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聖約翰草又名貫葉連翹

聖約翰草(又名貫葉連翹)是一種長有成簇長卵圓型花瓣黃色花朵的灌木。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聖約翰草含有金絲桃素及聖約翰草樹脂,能調節神經系統內兒茶酚胺和5-羥色胺類神經介質的含量及比例,維持情緒穩定性。緩解抑鬱引起的失眠、焦慮、精神緊張,糾正情感障礙,調節睡眠和抗抑鬱等。


【拉丁語學名】:Hypericum perforatum

【英語名字】:St John's wort

【別名】:Tipton's Weed , Klamath weed, 千層樓、上天梯、趕山草鞭,小過路黃,弟切草、黑點金絲桃、老君茶、小對葉草、小過路草。

聖約翰草含有多種抗鬱活性成份,能夠提高大腦中維持愉悅心情的神經遞質的水準。它能夠有效改善抑鬱、焦慮所造成的失眠、健忘、心煩意亂等症狀,是一種純天生製劑。對人體高效安全。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貫葉連翹所含有的金絲桃屬素是唯一治療抑鬱的有效成分,不過最近研究發現另外一種成分hyperforin更為重要。至於傳統醫學文獻記載它有抗菌、止血、退熱和治療灼傷,外傷出血等作用,是很多人熟悉的民間藥草。現代醫學研究知道藥草所含的類胡羅蔔素 (caortenoids)可以治灼傷,氧雜蒽酮(xanthones)有抗病毒作用。

在歐洲發表的一篇研究貫葉連翹的報告指出,知道它能舒緩閉經期帶來的心理生理病徵如煩躁不安、抑鬱、憂慮、集中力差、精神緊張等等,它也對性生活有所幫助。

服用貫葉連翹是以一茶匙藥草,用水煮沸沖服,或是以酒精提煉出藥物和果汁同服。不過貫葉連翹也是有副作用的,例如腹痛、對陽光敏感、暈眩、躁狂、情緒變化等。服用貫葉連翹要避免和一些藥物如環孢黴素(cyclosporin一種防止器官移植排斥藥物),茶鹼(theophyline利尿劑),香豆素(warfarin抗凝血藥)同時服用,以免產生藥物相互作用(interaction),抵銷藥效,更不可自行服藥。

根據2000年英國醫學學報的研究報告,比較貫葉連翹和丙米嗪(imipramine)治療抑鬱症的療效。研究結果是兩者療效相近,不過病人較易接受服用貫葉連翹,其中26%的病人服用丙米嗪後有不良反應,放棄服用該藥,至於貫葉連翹組,只有3%病人放棄服用。貫葉連翹(千層樓)是很多人研究過的藥草,臨床經驗豐富,藥性一般上安全。

1。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以及正在服用抗抑鬱類藥物如 MAOI's or SSRI's的患者,請諮詢醫師後在服用。

2。此藥物有一定的毒性,患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或者在嚴格遵照藥品說明書的情況下服用此藥。

3。直接接觸這種植物可能會引起皮膚瘙癢,甚至可能會發作皮膚腫粒、腫痛,所以一旦接觸,必須戴上手套,或者解除後馬上用肥皂洗手,若已經出現皮膚問題,最好去看了醫生後用藥。

由於此植物原是野生植物,故極容易繁殖。可直接種植在沒有霜凍時期的露天下;種子較小,所以發芽四片葉子後就要拔掉其中一些進行間苗。

【光照】:此植物喜光,但也能忍受黑暗。

【土壤】:喜歡濕潤、但含有沙土的土壤。

【施肥】:無須太多肥料。

【間隙】:每個品種大小不一,所需空間也不一樣。

【澆水】:喜歡土壤保持一定的濕潤。

中國西安天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 薛西峰從事金絲桃素提取10年之久,其工廠設在秦嶺貫葉連翹原料產地,生產金絲桃素。該公司取得了ISO、KOSHER、出口衛生證等國際國內認證,產品品質保證,價格合理。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細胞護衛因子5-MTP可抗癌症


治療癌症,不用化療、放療或標靶藥物,光靠人體抗癌基因也能抗癌!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發現原本存在人類細胞內的抗癌護衛因子「5-MTP」,可對抗身體發炎,並抑制癌症轉移與生長。

為了解「5-MTP」的抑癌效果,研究人員進行動物實驗,先將肺癌細胞打進老鼠體內,讓老鼠罹患肺癌,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再每三天注射一次「5-MTP」,進行為期52天的實驗。結果發現,注射「5-MTP」50天後,肺癌腫瘤明顯縮小,只剩原本腫瘤的一半。原本轉移癌細胞也逐漸被殲滅,癌細胞數量減少,轉移部位腫瘤也縮小許多。

這項研究歷經十多年,2002年發現人體內的纖維細胞會釋放抑制Cox-2(環氧化酵素)的一種小分子。Cox-2一旦過分表現,就會影響嚴重發炎,進而促使腫瘤生長、轉移。

但受限於當時生化及檢驗技術,遲遲未能找出這個特殊小分子的化學結構。近年「分析代謝體儀器」(LC-MS )更為敏感,極微量的小分子化合物也可被偵測到。歷經兩年多的篩選尋找,終於找到細胞護衛因子的真正化學結構「5-MTP」。

環境中的致癌物質越來越多,但罹癌人數未大增。顯示每個人體內本身就有具備抗癌基因。,細胞護衛因子「5-MTP」是人類消炎抗癌的重要內在保護因子。未來一旦進入臨床治療,就能協助癌症患者抗癌,讓腫瘤變小。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腎臟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


高血壓是心臟病及腦血管病的重要風險因素,香港15歲以上人士有27.2%患高血壓,而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部分高血壓患者即使已服食多類藥物,但控制血壓的效果亦未如理想,故近年醫學界引入治療新趨勢,透過「腎臟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以控制頑固的高血壓。

台灣振興醫院日前舉辦「心臟與周邊血管介入手術實況轉播與學術討論會」,專家交換治療的新技術,其中包括「腎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該手術類似一般心導管手術,用特製的燒灼導管,刺入鼠蹊部股動脈到達兩側腎動脈,釋放射頻能量,破壞腎動脈壁交感神經末梢,每側腎動脈燒灼處約只需4到6處,手術時間短,並沒有重大併發症。

腎臟交感神經與血壓收縮有關,在消融阻斷部分的神經傳導後,有研究顯示,患者在手術後首個月血壓的收縮壓、舒張壓可分別降低20、7mmHg;直至第三個月後,便下降24及8mmHg;半年後更降低32、12mmHg。手術有助減少患者的服藥量。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兩岸醫藥-治癌因性疲憊新藥 在台上市


全球唯一專治癌因性疲憊症的懷特血寶注射劑新藥上市,懷特生技研發14年,從中醫典籍記載的補氣上藥黃耆,運用獨有的現代科技,加以萃取、分離及部分純化研製成懷特血寶注射劑,是全球唯一抗「癌因性疲憊」的處方藥,目前已在台上市,成為癌友抗癌新選擇。
中央研究院彭汪嘉康院士說,癌因性疲憊是指癌症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生理、情緒與認知功能的持續耗竭,這類疲憊無法藉由休息而改善,據調查,它對患者的影響更甚於疼痛、暈眩與憂鬱。

投資12億建新廠供需求投資

由於血寶注射劑市場成長動能強,需要一座新藥廠來滿足後續市場需求。美吾華集團懷特董事長李成家31日宣布,因應未來懷特新藥生產所需,懷特將於今年底前斥資10億到12億元,展開新藥製藥廠併購或自建新廠。

血寶注射劑於2010年正式取得衛生署所核發台灣首張植物新藥藥證,今年4月進軍各大醫學中心。目前每針售價約1.2萬元,一次療程建議使用20支;未來會繼續開發2到3個新適應症,如「缺血性腦中風」治療,目前已經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並進入「先導性臨床」,預估將收300名病患,目前收案率已逾6成。

西藥規格 雙向免疫調節

為何血寶注射劑可抗癌因性疲憊?主要是血寶提煉自上藥黃耆,不是科學中藥,而是完全採用西藥規格,經過安全、毒理及臨床人體試驗,藥理顯示該藥可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以調整癌病患體內的抗發炎反應。中央研究院李國雄院士說,血寶注射劑已為國內新藥研發找到新方向。

研發天然藥物30年有成,為國際推崇的專家,美國北卡大學藥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李國雄院士指出,新藥研發時間漫長,尋找新藥愈來愈困難,惟從已有千百年使用經驗的中藥著手實為一大捷徑。2004年美國FDA公布植物新藥指南,宣布開始接受植物新藥的審批,是一突破性進展,世界大廠近年來也紛紛投入植物新藥研發工作,顯示植物新藥已成為國際趨勢。

一生從事癌症研究有成、享譽國際的知名癌症專家、中央研究院彭汪嘉康院士指出,75至80%癌症病患有疲憊症狀,高達3分之2的患者認為疲憊症狀比疼痛更加困擾;由於醫界對「癌因性疲憊」的致病機轉仍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團隊發現癌症患者體內多種發炎細胞激素標記偏高,正積極尋找導致癌症疲憊的「疲憊生物指標」(CRF biomarker),進一步探討疲憊的奧祕,徹底解決癌症病人難以回復的疲憊症。

繼續研發 將擴大適應症

懷特血寶注射劑為獲准上市的全球第一個專治癌因性疲憊症的處方新藥,總裁陳寬墀說,繼續投入後續研發,極可能擴大適應症範圍。現已取得美國FDA用於原發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的孤兒藥資格認證,將有機會進入美國FDA快速審查機制。懷特公司開創植物新藥注射劑製造技術,並掌握原料藥自主性及關鍵技術,依國際標準建置完成我第一座無菌植物新藥精製廠,為我國生技界創舉。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美研究:打太極拳能有效緩解纖維肌痛症


太極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國的國粹,被大眾認為對健康有益,但是,始終缺乏臨床實証來支持此論點,甚至醫學界對此持有懷疑態度,不過,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古老的太極拳可能有效緩解纖維肌痛症。

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Medical Center)醫學中心一位風濕病學專家王晨晨(Dr. Chenchen Wang),發表一篇刊載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論文,篇名《太極拳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征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其研究發現,患有纖維肌痛的患者經過12周的太極拳訓練,比起那些只做伸展運動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來說,其疼痛症狀、疲勞程度、身體技能、睡眠品質,以及壓抑情緒均有明顯緩解和改善。

纖維肌痛症是廣泛性的慢性身體疼痛症狀,到目前為止,纖維肌痛症的病因和治療都尚不明確。比較明確症狀是在特殊部位有壓痛點,雖然有的病人僅主訴一處或幾處疼痛,但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達24處以上,有的甚至遍佈全身各處。而研究發現,太極動作舒緩,結合呼吸和冥想,這些都有利於患有纖維肌痛症,甚至包括關節炎在內的其他慢性疾病患者。

受試者被要求每週上兩節太極拳課程,每天練習20分鐘,結果是不但全身疼痛緩解了,其睡眠、步行和心理狀態都有更明顯好轉。美國這一項研究,為纖維肌痛患者帶來新希望。

中國醫藥大學陳俊宏醫師建議,患有纖維肌痛症的患者除了目前已有在2007年即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核准使用治療纖維肌痛症的藥物pregabalin(利瑞卡)可選擇,患者平時也應該注意保持固定運動,每天至少15分鐘,以及注意飲食習慣與正常作息。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波灣戰爭後遺症:肥胖人口暴增


科威特在波灣戰爭雖躲過慘遭伊拉克吞併的噩運,卻因美式速食隨協防美軍進駐擄獲科國人的胃,而出現肥胖人口暴增的後遺症。

第一次波灣戰爭的苦主科威特,1991年終在美國的兵援下逼退武力入侵的伊拉克,但驅逐伊拉克佔領軍的同時,卻給了美國速食文化趁勢而入的機會。科威特被美國速食店大舉攻佔後,國內體重過重的胖子激增,另一場消滅肥胖的大戰也隨之而起。     

科威特人僅約12%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在理想值範圍內,換言之,至少88%的科威特人有過胖問題。據倫敦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SHTM)6月發表一份引用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的研究顯示,科威特已成為世界第2大肥胖國,僅次於美國。

科國外科醫師說,科威特肥胖人口暴增,應追溯到1991年波灣戰爭結束。當時仍有數十萬美軍駐防科威特,美國墨西哥速食店Taco Bell、冰淇淋專賣店Baskin Robbins和熱狗連鎖店Nathan's Famous等跟著進駐這個波灣國家,不但一解美軍鄉愁,還很對科威特人的胃口。科威特大學的埃伊薩博士說,波灣戰爭是改變科威特人飲食習慣的分水嶺。

美式速食店搭上戰爭的順風車陸續進軍科威特,在戰後承平時期落地生根且迅速擴張。1994年麥當勞開了在科威特的第一家分店,此外科威特的購物商場與美食街到處可見漢堡王、達美樂披薩和Kirspy Kreme甜甜圈等門市。去年紐約曼哈頓的人氣漢堡店Shake Shack開始揮軍海外市場,一家開在杜拜,另一家即在科威特。

除高熱量的美式速食外,埃伊薩表示,高溫天氣也是導致科國人民體重直線上升的禍首。夏季氣溫動輒飆上攝氏43到49度,所以科威特人不愛走路,當地之所以清真寺林立,不單基於宗教信仰,科國人不想走太遠的路也是原因。
     
科威特在內的波灣地區人民,近3、4年來腰圍愈來愈粗後,縮胃減重手術也跟著大行其道。科威特至少有5家大型醫院提供縮胃手術服務,去年起碼有5,000人為此進開刀房。

同樣從北美引進的縮胃手術,讓科威特私人醫療院所大發利市,像五星級的Royale Hayat醫院每做一次縮胃手術,收費8,000至1.2萬美元(約台幣24到36萬)不等。公立醫院的縮胃手術雖然收費便宜,但得排隊等上2到3年。

除減重手術外,其他與肥胖相關的行業也如雨後春筍在科威特興起,包括健身房、瘦身營、節食中心及低卡餐供應服務。今年9月科威特將舉辦「健康、健身暨減重博覽會」,健身器材、製藥、醫療診所與健康水療等業者都會參展爭取商機。

美國速食業者也注意到科威特人愈來愈擔心肥胖問題,為避免市場萎縮開始有所因應。科威特麥當勞在官網上,不但聲明支持地球日和母親節活動,還贊助馬拉松等促進健康活力的體育賽事。

即便有人大力提倡運動與健康生活,科威特人對於動縮胃手術的熱度恐怕還是不減。照科國最大健康餐供應商Diet Care的黎巴嫩籍營養學家Sarah Dimashkieh所言:「中東人民比較懶散。」更何況科威特政府大方提供結婚、懷孕和糧食等各式補貼,被寵壞的人民生活過於安逸,更助長肥胖問題。

2012-07-22 00:56 工商時報 【吳慧珍】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美核准減重新藥 年甩8.9%肥肉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十七日核准維佛斯公司(Vivus)研發多年的減重新藥Qsymia,這也是繼Belviq上個月被核准上市後,十三年來第二種核准上市的減重新藥。臨床數據顯示,服用Qsymia一年平均可減重六.七%至八.九%。

Qsymia的前名是Qnexa,適用對象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卅的過胖成人,並且罹患至少一種和肥胖相關的病症,諸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Qsymia結合了芬他命(Phentermine)與妥泰(Topiramate)兩種成份,前者可以抑制食慾,後者則有助於增加飽足感。

不過FDA警告,懷孕婦女不得使用Qsymia,因為會增加產下唇顎裂胎兒的風險。青光眼和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不能使用。有心臟病的人,因為Qsymia可能導致發病率上升,也應避免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Qsymia達到有效減重的關鍵在於,它可刺激大腦,讓大腦傳遞訊息告訴用藥者已經吃飽,藉此控制食慾。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一般人感到疲憊可能與缺鐵有關

一般人感到疲憊,通常都會認為與情緒、生活習慣及壓力有關,現在臨床發現,也可能與缺鐵有關,將是對相關治療及改善方法,有顯著的幫助作用!

身體感到疲憊,每天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可能是因為人體缺乏某些營養素息息相關。一般人即使沒有貧血症狀,身體也有可能因為缺鐵而感到疲勞嗜睡。根據CMAJ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一項新研究顯示,服用鐵補充劑可以顯著降低婦女的疲勞。這項研究顯示,婦女缺鐵可能會有疲倦的表現。

Favrat博士在刊登於7月9日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當中指出,以18歲至50歲之間的198位女性,非缺鐵性貧血症患者,連續每日口服相當80毫克(約一顆的劑量)的鐵劑,連續服用補充了12週,下降了將近50%的疲勞感,有將近19%的顯著差異,與未服用鐵劑者相比。研究也發現,婦女如缺鐵,因而產生疲憊感是男性的三倍,顯示鐵對女性的重要。

缺鐵感到疲勞,不一定只有服用鐵劑的方法,也可從生活中的含鐵食物著手,除了紅肉是鐵最主要的來源,其他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黑芝麻、堅果類、黑糖等,都是可補充鐵質的天然好食物,適量食用不僅可減少疲勞感,對女性朋友來說都是不錯的食品。

http://tw.news.yahoo.com/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美醫界呼籲減少使用C.T. Scan

本月出刊最新一期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美國1996年的C.T. Scan使用率,每一千人中有52人;2010年飆升到了每千人就有149人使用。從1996年到2010年,電腦斷層掃瞄的使用增加了三倍,而在這長達15年的研究期間,接受高劑量到極高劑量掃瞄的病患人數也增加了兩倍。

不過,關於C.T. Scan輻射的副作用,已經不是新話題,早在2009年,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提的研究報告,就已提出相同的警告,即病患透過這項高科技的電腦掃瞄,將使自己過度暴露於輻射之下,美國會因此增加成千上萬的癌症病人,因而呼籲醫界減少使用C.T. Scan,如果必須使用,也儘量減少輻射劑量。

肺癌的致死率高,主要是早期肺癌無症狀,不易察覺,一旦發現可能又為時已晚。C.T. Scan是利用電腦所拍攝的人體X光顯影技術,來偵測早期的癌症。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都指定以低劑量輻射的電腦斷層掃瞄,來做癌症篩檢,特別是肺癌。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61800988.html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酵素蛋白激酶MAP4K3調控自體免疫疾病反應的重要機制

本月初公佈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由三位免疫學家獲得後,國家衛生研究院由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帶領的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也在本月10日於國際頂尖、免疫學第一名的期刊:自然雜誌,免疫學期刊(Nature Immunology; Impact Factor: 26)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皆為目前可能致死的重大傷病,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在轉錄因子NF-kB過度活化刺激下,產生大量發炎相關之細胞激素(如IL-17, TNF-a)或促進B淋巴細胞產生自體抗體,因而攻擊自體的健康組織及器官,造成發炎性多重系統慢性疾病,至今尚未能獲得確實治療或控制。國衛院研究團隊所研究的一百餘位接受現行醫療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人中,超過八成的病人仍受病痛所苦,需要更進一步發展治療的方式。

國衛院研究團隊與台中榮總合作歷經兩年研究發現,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特別地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可直接與下游之蛋白激酶PKCq結合並活化PKCq,引發細胞內極重要的轉錄因子NF-kB活化之訊息傳遞,進而促進T淋巴細胞之活化,並控制自體免疫反應。

目前有多種NF-kB抑制劑被廣泛研究與應用,然而其為細胞內重要的轉錄因子,許多訊息傳遞路徑亦同時受到影響,因此易產生副作用。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為上游之分子,抑制MAP4K3/GLK具較高之專一性,可避免同時影響其它必須之訊息傳遞路徑,因此可降低副作用,深具臨床應用之價值,這樣的策略為未來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及IL-17相關疾病,提供了一種具潛力的藥物發展新模式與方向。

而這項研究成果,在國衛院技轉及育成中心的協助下,已申請美國暫時性專利 (Provisional Patent),目前台灣及美國的正式專利已進入申請階段,並將與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合作開發治療用之標靶藥物。
本研究是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主持,率莊懷佳、楊佳郁與李如璧博士後研究員及黃慶裕助研究員,偕同台中榮民總醫院藍忠亮副院長、風濕免疫科陳得源主任、陳一銘主治醫師組成之合作研究團隊。在譚澤華主任的指導下,莊懷佳博士與研究團隊利用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自行創建之基因剔除小鼠,結合分子生物技術及轉譯醫學研究,進行自體免疫疾病模式研究。

研究團隊在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基因剔除小鼠進行體內試驗時,發現抗原專一性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產生的專一性抗體及細胞激素在該小鼠中皆顯著下降,由此可知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在T淋巴細胞活化及其免疫反應中至為重要。體外實驗亦發現,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基因剔除小鼠的Th17、Th1以及Th2的分化皆受到負向影響,同時,負調節性T細胞活性增加。因此蛋白激酶GLK可在自體免疫疾病中扮演正向調控的角色。

更進一步以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臨床檢體研究發現,SLE病人特別在T淋巴細胞中表現高量的MAP4K3/GLK,且與疾病嚴重性高度相關,更加證實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在自體免疫疾病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研究結合之轉譯醫學研究,為當前醫學發展之要務。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與台中榮民總醫院跨科部的合作下,轉譯醫學研究有令人欣慰的長足進展,雙邊持續的合作未來將可為國人健康提供更妥善的保障,及提供最佳個人化醫療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