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資訊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資訊社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緬甸開大門 積極向外招商



緬甸近來全力打造改革新氣象,多名緬甸官員到新加坡參加第6屆「緬甸經濟會議」,向新加坡廠商說明緬甸的投資現況和法規制度,尋求製造業、電信業、運輸業的合作機會。前來新加坡爭取外資的緬甸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處長丁克溫(Tin Ko Win)表示,根據緬甸的外國投資法,外國企業可以獨立在緬甸投資,也可以和緬甸當地合作。

緬甸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5月底,已經有215項外國投資計畫被批准,外國投資總額達到308億美元,共有22個國家投資緬甸各個領域。丁克溫指出,中國大陸、泰國、香港、南韓、英國和新加坡是在緬甸投資的前幾大投資者,若以領域來看,外國投資的最主要項目是石油和天然氣,緊跟在後的是旅館觀光業、電力事業以及漁業等。

儘管根據緬甸國營企業法,12個領域包括郵政電信服務、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礦業開採、養殖漁業、空中和鐵路運輸服務、廣播電視服務、電力服務、國防製造業等必須由國營企業經營,但是外國企業可以透過和緬甸政府合作,投資這12個領域。

丁克溫強調,緬甸的聯合政府正在努力改革,在各部門落實民主。在緬甸從事人力顧問工作已經17年的新加坡人陳建成說,緬甸剛對外敞開大門,很多產業他們本身也不懂,現在搶進緬甸市場,緬甸人會聽外商的意見,等基礎建設都蓋好再進去就已經太晚。

至於是否會擔憂緬甸政治局勢不穩定,陳建成說,現在緬甸政府上下都支持開放政策,國會幾乎每周都在修改和外國投資有關的法律,因此他並不認為政治情況會是個疑慮。

陳建成又說,過去許多台商在緬甸設有成衣廠,後來因為國際制裁緬甸,所以這些成衣廠紛紛關廠,他建議,過去有經驗的廠商現在應該趕快再進入緬甸市場,才能搶得最佳先機。

2012-07-16 中央社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美醫界呼籲減少使用C.T. Scan

本月出刊最新一期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美國1996年的C.T. Scan使用率,每一千人中有52人;2010年飆升到了每千人就有149人使用。從1996年到2010年,電腦斷層掃瞄的使用增加了三倍,而在這長達15年的研究期間,接受高劑量到極高劑量掃瞄的病患人數也增加了兩倍。

不過,關於C.T. Scan輻射的副作用,已經不是新話題,早在2009年,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提的研究報告,就已提出相同的警告,即病患透過這項高科技的電腦掃瞄,將使自己過度暴露於輻射之下,美國會因此增加成千上萬的癌症病人,因而呼籲醫界減少使用C.T. Scan,如果必須使用,也儘量減少輻射劑量。

肺癌的致死率高,主要是早期肺癌無症狀,不易察覺,一旦發現可能又為時已晚。C.T. Scan是利用電腦所拍攝的人體X光顯影技術,來偵測早期的癌症。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都指定以低劑量輻射的電腦斷層掃瞄,來做癌症篩檢,特別是肺癌。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30518/132012061800988.html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太陽電池微型逆變器就是下一個藍海!


全球經濟走過金融海嘯之後,2010年半導體及光電產業看見了復甦的曙光,而象徵綠色能源之首的太陽能發電,也在2010年有了大幅度的成長。


全球經濟走過金融海嘯之後,2010年半導體及光電產業看見了復甦的曙光,而象徵綠色能源之首的太陽能發電,也在2010年有了大幅度的成長。專家估計,在未來幾年中,太陽能電池市場每年將有二至三成的成長率。而相對的,太陽能逆變器的價格也會隨之降低。由於目前逆變器佔整體太陽能系統成本的15~20%,價格算是偏高,在太陽能電池市場逐步普及之下,未來生產逆變器的廠商,在價格上仍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傳統太陽發電效率低 難普及


近年來,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持續致力於開發高效能太陽電池,但就以2010年2月的標準結晶矽太陽電池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來看,面積156mm×156mm厚度為200μm的太陽電池,也只能達到19.3%的轉換效率。由於太陽電池模組的光電轉換效率並不高,因此要想從太陽電池模組獲得盡可能最大輸出功率的重任,就落到了逆變器身上。

據了解,逆變器的主要功能,是將電源的可變直流電壓輸入,轉變成為無干擾的交流正弦波輸出,既可供應設備使用之外,也可反饋給電網。如此不僅可實現交流與直流的轉換之外,逆變器還能執行其它功能,例如將電路斷開,避免電路因電流突波而損壞。此外,例如控制蓄電池充放電、儲存數據以及追蹤最大功率點(MPPT)等功能,都有助於提高發電的效率。


只不過,太陽電池若和一般電子設備的使用環境相比,太陽發電系統所處的環境更為惡劣。一般模組安裝在郊區或建築物頂樓,局部的雲朵陰影、不同的傾斜角度及向陽方位、污垢、不同的老化程度、細小的裂縫或不同的模組、不同溫度等問題,都會成系統的電壓不均衡,若太陽電池模組之間的電壓及電流不穩,整個太陽能發電系統便會出現調配不均的問題。另外,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使用時間越長,其發電量將減少,這也使得投資回報大幅下跌。


傳統的太陽電池存在結構性的缺陷,導致系統無法充分發揮其性能,加上系統的使用時間越長,效率便越低,這些缺點成了太陽電池發展的阻礙,以致於到今天太陽電池都難以大量普及。因此,太陽能系統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透過逆變器來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


微型逆變器提高發電效率


目前,逆變器效率可以達到97.2%左右,因此想要繼續提高其效率的空間非常有限。傳統逆變器與多個太陽能電池模組串聯的架構,容易在日照不均、電池性能不同等原因之下,使得輸出效率下降,進而導致整體太陽電池的輸出功率大幅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單一太陽能電池模組配備逆變器及轉換器功能的新架構,也就是微型逆變器。微型逆變器可將各單一太陽電池模組的輸出功率進行最佳化,使得整體系統可得最大的輸出功率。


微型逆變器的原理,在於傳統太陽能系統中,所有太陽能板都連接至一個大型逆變器,也因此,整體系統性能的高低,就取決於性能最差的那塊太陽能板。萬一這塊太陽能板遇到如前述的狀況而影響其發電性能,整體效率也隨之降低。因此,太陽能系統新的發展趨勢,是將每一塊太陽能板都連接至許多小型逆變器,也就是微型逆變器。如此一來,性能較差的太陽能板,就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效率,同時還能提高整體太陽能發電的效率,加速系統初期成本的回收時間。


專家指出,微型逆變器可單獨追蹤每個模組的最大輸出功率,改善遮蔽問題,並大幅簡化了系統的線路設計。多家廠商看好微型逆變器的前景,並投入研發微型逆變器,目前微型逆變器市場雖仍小,但未來成長空間極大。也因此,專家認為微型逆變器將是未來的藍海市場。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12835 撰文/王岫晨 2011/05/03

尋找發電綠鑽石


根據《CNN》報導,新創公司One Block Off the Grid在美國嘗試以「團購」方式替居民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這個概念是:如果集滿上千人同時安裝,就能替這些居民在國家、州政府補助之外,從安裝業者處另外節省至少15%裝置費用貼現補助。


運作流程是這樣的:One Block在美國境內尋找適合安裝的地點,所謂的「適合」,其實就是擁有高額補貼的州,並向在地設備商打交道,如果設備商願意額外給予量大折扣,合購開團,募集訊息張貼在自家網站上,有意願的民眾填寫簡單的資訊,然後點選送出-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的合購美食餐券如初一轍,把家中的發電系統改為太陽能發電。


One Block在全美各地已經成功發起了數十個團購,由於太陽能發電設施安裝費用高,而美國各州政府的安裝補助不一,並非所有地區都適合安裝。網友可以在網站上輸入家中地址以及每月電費等相關資訊,試算安裝後需要多久時間方能回本。


以紐約州為例,由於補助多,安裝費僅需1500美元;但安裝後每月電費可從50元攔腰砍半為25美元,意即5年後才能損益兩平,使用越久、賺越多,20年後可節省9000美元。但如果你住在緬因州,那就不同了。由於補助太少,安裝費用高達3萬美元,就算日後每月電費支出可從150元節省為50元,過了15年仍然無法打平安裝成本。負責人Dave LIorens表示,一般來說,若達成損益平衡時間超過10年,則不建議用戶參加團購。如果妳很想安裝、居住地的補助卻不夠怎麼辦?「打電話給你的州政府,告訴他們你需要更強勁的潔淨能源政策」,Dave LIorens這麼說。


成立於2008年的One Block目前有42個員工,未來計畫將更多綠色能源以團購方式帶進家庭,不僅太陽能發電,還包括了電動車。要注意的是,以太陽能面板來說,One Block的競爭者是講求一站購足的大型公司如SunRun或SolarCity,以租約方式減輕安裝者的初期負擔;為什麼消費者會選擇相對而言繁瑣與風險程度均較高的團購呢?其實,還是繞回了老話題-潔淨而環保的能源大家都想要,但如果成本太高,太少人願意犧牲自己的血汗錢成就地球永續發展的點滴細流。


政策補助,仍然掐著太陽能市場發展的喉頭。


太陽能電池競爭力:轉換效率


太陽能市場板塊目前已有非常明確的轉移方向。可再生能源配額政策已經成為美國各州太陽能專案計畫的推進力,全美目前有四十州都有待安裝的太陽能發電專案,其中以加州推動最為積極,這也是One Block推動太陽能合購的重要參考。至於非住宅使用的太陽能專案,肇因於公共事業需求大漲,根據市調機構Solarbuzz的報告,待安裝總量現已超過17GW。


美國的崛起,相對則確認了歐洲市場不再獨大。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表示,因太陽能產業鏈產能東遷,加上各國財政問題浮現,使得補貼政策漸趨保守。事實上,過往以德國、義大利為首的歐洲市場,近一年半中補貼削減率最高竟然可達1/3,對於安裝量來說自有一定衝擊,以德國為例,今年第一季的市場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有一半水準。太陽能市場的中堅份子除了美國,亞太區也是重要指標,日本與中國是關鍵區,但高鴻翔說,目前尚難取得主流地位。而印度、澳洲、東歐等新興市場的滲透率也逐步提高,但要看到強勁表現,仍要長期觀察。


回顧今年第二季,在歐洲各國削減補貼政策之前,廠商已經歷搶建熱潮,今年第二季的需求本就低迷;加上去年新舊業者積極擴充產能,造成過度競爭殺價出清庫存,但對於採購方來說,原料長約卻宛若梏鎖,眼見現貨價格持續跌價,卻又無法取得低價矽片。綜合第二季的表現,高鴻翔說,第三季庫存的去化速度,將左右今年全球太陽能光電市場。


綠能發電關鍵商機


目前市場上超過九成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屬於矽太陽電池,又可分為單晶矽(sc-Si)、多晶矽(mc-Si)兩種;剩下的不到一成,則是薄膜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非晶體矽(a-Si)、銅銦鎵硒(CIGS)和碲化鎘(CdTe)。其中,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在五年內都將是主流中的主流地位。


在產業鏈發展成熟的矽太陽能電池產業,新一輪的產業體系效率競賽已經開打。從產業鏈的上游向下探尋,上游原料部分,中韓兩國在矽材部份發動大幅攻勢,GCL、OCI和Wacker已經搶下前三強的地位。中游電池片與電池模組部分,可預見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因為舊廠遞延擴產,新廠狂開產能而且整併上存有難度。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除了在經營面作好應收帳款管理之外,太陽能電池片的競爭關鍵,絕對在於轉換效率。


不過,以2010年2月的標準結晶矽太陽電池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來看,面積156mm×156mm厚度為200μm的太陽電池,也只能達到19.3%的轉換效率。為什麼?

其實,太陽能發電裝置架構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看似不起眼小小的阻礙就會導致發電量大幅下跌。比如極細小的物體遮擋陽光,例如只要幾塊電池板有陰影或樹葉遮蔽,整個系統的發電量就會不成比例地大幅下跌。


在矽太陽能電池領域,目前廠商已經開始採用不超額生產,開新停舊等策略來講球生產效能,或者採用新的產品如單晶3Bus-bar,甚至專業分工模式已開始露出曙光。


商機1: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


另一方面,薄膜太陽光電面板因具備可撓性和高透光的應用特性,且不受日照、濕度和遮蔽效應影響,在BIPV市場頗有競爭優勢。其中,具備低成本和高轉換效率潛力的銅銦鎵硒(CIGS)製程,更成為薄膜太陽電池備受矚目的焦點。


CIGS的材料特性對於溫度係數較不敏感,可吸收的光譜較寬,由於光吸收角度沒有單/多晶矽太陽能來的狹窄,因此總發電量較高。另外,不同於其他非晶矽(A-Si)和非微晶堆疊(Micromorph)採用氣體沈積的製程方式,CIGS製程主要可分為真空製程和非真空製程,前者須經過共蒸鍍和濺鍍製程,後者則採用化學電鍍和奈米印刷。真空濺鍍製程可滿足大量量產的需求,成本頗具競爭優勢。


事實上,專家認為,CIGS太陽電池相當適合台灣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是.與矽晶太陽電池相比,CIGS從原材料到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供應鏈較短;且將來可以實現更高的轉換效率,輕鬆降低模組價格和發電成本。此外,如從台灣電子業發展利基來看,CIGS薄膜太陽電池的技術,台灣已經累積了豐富的半導體、TFT液晶和光學介質製造經驗,可以積極加以利用。


目前,薄膜太陽能市場雖然佔有率不高,但國際級大廠多已涉足佈局。2010年起,Enel Green Power、sharp與ST合建薄膜太陽能光電面板廠,而GE也大動作宣佈進軍。面對競爭,廠商除了要積極取得雙認證,宜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市場進行差異化的系統實績裝設,以製造出薄膜太陽能與傳統晶矽型發電技術的差異性。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37118 撰文/朱致宜

綠能商機 智慧電網


智慧電網是將供電端到用電端的所有設備,透過感測器連接,形成綿密完整的用電網路,並對其中用電資訊加以整合分析,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電效率。


智慧電網是將供電端到用電端的所有設備,透過感測器連接,形成綿密完整的用電網路,並對其中用電資訊加以整合分析,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提高用電效率。其商機包含初期的智慧電錶及變壓器,未來更將延伸到電力調配、綠色能源,例如太陽能及風力等替代性能源。

目前由於油電價格飆升,因此將IT技術與傳統電力配送系統結合的智慧電網,預期可成為節能的最新解決方案。採用智慧電網,不僅相關主管機關可以對用戶的用電情形完全掌握,個別用戶也可以透過自家電錶,掌握該區域的用電情形,為自家用電進行更適合的規畫。


零組件商機:(2030年達1000億美元)

至於智慧電網所需求的零組件方面,消費者直接可見的智慧電錶,就需要使用大量MCU、應用處理器和RF及PLC等通訊晶片。另外,智慧電網所連結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對於逆變器的需求也將大增。太陽能發電所產生的直流電,可透過逆變器轉換成固定頻率的交流電進行供電。一個太陽能電池最高只有0.5V左右的電壓,因此需要串聯多個太陽能板,再利用逆變器轉換成100V交流電。此外,逆變器風力發電中也同樣重要。

另外,由於未來透過智慧電網,各式電力間將會透過相互買賣併入同一電網。這時就需要使用能夠充分進行傳輸管理的電力路由器。通過電力路由器,可同時對頻率不同的電力進行轉換及調整,並收集電力、進行蓄電,或進行傳輸。這些過程也需要使用到功率半導體。這些應用將使智慧電網相關半導體的需求,至2030年時成長至1000億美元以上。


鬥智對戰:(美欲掌主導權)

節能減碳的時代來臨,美國也亟欲抓住這波綠色商機,掌握智慧電網的國際化標準,藉此控制智慧電網市場的主導權。根據美國能源部的報告指出,智慧電網具有比投資金額高出四倍的獲利。也因此,美國計畫在未來20年內陸續投資1650億美元,其獲利將可望高達約7000億美元。

發展智慧電網,美國與日本不同的地方在於,日本認為智慧電網是單純的新一代電網,美國則認定智慧電網是一種能利用再生能源的新型態基礎設施,並可以將之延伸應用用資訊設備上,實現全資訊社會(Ambient Society)的理想。也由於美國的思維在於,智慧電網並非單純改變配電設施,或者設置計測功能高的智慧電錶就可以了,而是要連同電網所延伸的全新服務及商業模式在內,進行全盤行的思考。如此一來,日本發展的智慧電網產業可能瞬間落後於美國。

發展智慧電網,不掌握標準就很難獲取利益。目前美國已有許多廠商跨足智慧電網的基礎設備。例如美國通用電氣(GE)已開始與Google合作,由Google發表Google Power Meter智慧電錶。該裝置可安裝在家庭及辦公大樓的電錶上,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確認和分析,將來更有機會利用網路來控制用電量。而Google的另一種業務構想,則是為用戶免費安裝智慧電錶,然後從網路控制用電量所節省的電費中,提撥一部分的百分比作為Google的收入。

目前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已就智慧電網的發展議題,與日本經濟產業省展開標準化討論,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也在美方的主導下展開了研究。未來美國將陸續投資1000億美元推動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讓溫室氣體比2005年減少14%。實現該目標需加速發展節能、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等產業,而其基礎設施則以智慧電網最具發展潛力,因此才使得美國亟欲搶得其主導權。

另外,如美國廠商Google也開始跨足智慧電網軟體研發,目前已發表了可顯示各家電數分鐘內用電量的家用Web應用程式測試版。Google表示,這種將能源使用量化的技術,用多少電使用者都能一目了然,將可望刺激用戶更加節約用電,並因此改變其用電方式,最高可望減少5~15%的用電量。


發展智慧電網後盾:(台灣IT能量)

為了邁向「低碳經濟」,建置智慧電網是台灣在節能減碳策略上的重要環節,未來台灣傳統電錶將逐步更新為智慧型電錶系統;加上拓展中國大陸等海外市場,將可帶來龐大的產業商機。台灣目前由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公司積極推動規劃「智慧型電錶基礎建設」(AMI),將充分運用台灣在資通訊產業的優勢,開發核心元件帶動產業發展,並透過大規模建置與測試,吸引相關廠商投入,拓展國內外龐大的智慧電網商機。

據了解,AMI規劃之重點包括:研訂AMI相關功能規格與標準;建立開放性測試平台,提供廠商測試電錶、通訊網路、電錶資訊管理系統、資料安全性及可用性等。預定在2010年高壓用戶先完成初期1200戶電錶,再於2011至2012年完成所有(2.3萬戶)高壓AMI建置;並將先驗證技術可行性及訂定規格標準,輔導相關廠商生產內建通訊模組之數位電錶,再逐步推動低壓用戶(1200萬戶)建置。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評估,台灣建構智慧型電錶基礎建設,預計每年投入成本62.8億元,可創造每年68億元的電業效益,減少用戶每年253.5億元電費支出,帶動相關產業781.9億元總產值,具有相當高的成本效益。

台灣本身完整的資通訊技術基礎,有利於自主開發AMI技術。目前高壓AMI電錶除電力量測晶片(含軟體)台灣無法生產之外,其餘組件如通訊模組、電池、電錶資訊管理系統等,台灣廠商均可自行開發生產。看準未來智慧電網產業鏈的龐大商機,台灣廠商可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積極掌握用電端管理服務系統、電動開關與配電變壓器等輸配電產品、智慧電錶相關網通設備、晶片組與感測控制元件等領域的發展機會。


商機燒至2020 台廠拼了!

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大陸都積極投入智慧電網的發展,預期明年將是智慧電網的起飛年,商機則將延續到2020年。至於台灣相關供應商,從智慧電錶廠商士電、亞力,智慧電網傳輸設備商正文、中磊,以及跨智慧電錶及PLC(電力線傳輸)的康舒,都將因此受惠。

據了解,智慧電網帶動的商機,從感測控制元件、網通模組、能源管理系統、晶片及智慧電錶等都含括在內。台灣在供應鏈中的廠商,包含製造智慧電錶的士電、亞力、中興電工以及華城,以及智慧電網傳輸設備供應商如正文、中磊、訊舟、康舒等。

整體的智慧電網包括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在國際市場上,台灣的產品,已經逐漸打入智慧電網的供應鏈,但都集中在屬於智慧電網末端的「用戶端」,也就是智慧電錶。

智慧電錶基礎建設(AMI)主要由智慧電錶、通訊系統、電錶資訊管理系統(MDMS)所組成,除了能取代人工抄表外,還可支援各種不同電價費率、提供用戶能源使用資訊,並具有讓用戶自發性節能、停復電管理、進行電錶設備資產管理等優點。

目前台灣的電錶分為電子式及機械式兩種,高壓用戶全部採用電子式電錶,低壓用戶則多為機械式電錶。在高壓部分,資策會已經成功研發高壓核心技術,技術移轉給大同公司。至於低壓核心技術,康舒則可在未來參與台電公司低壓AMI建置計畫。隨著未來推廣高、低壓AMI之後,用戶電錶將逐步全面更新為智慧電錶。

目前,台灣有能力生產整組智慧電錶的廠商,主要為大同和中興電工。另外,智慧電錶所需的感測元件、網通模組、晶片等關鍵零組件,也是台廠目前著力最多的地方,如訊舟已經打入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的供應鏈,負責生產智慧電錶上的無線通訊模組;而生產家電通訊晶片的旺玖、智慧電網傳輸設備供應商正文、中磊,以及投入智慧電錶表頭和電力線通訊技術研發已久的康舒,目前都名列在全球智慧電錶供應鏈之中。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7&f_SUB_ID=4779&f_ART_ID=337121 撰文/王岫晨
2011/08/25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房市變賭場

相對於多數業者反對奢侈稅,顏炳立說,奢侈稅也有好處,可讓房市健康一點、價格合理一點,他說,如果台北市中心新房子每坪要130到140萬元,那台北市郊區應該每坪65萬到70萬元,新北市則應落在每坪33萬到35萬元間。

「但現在新店每坪70萬元、新莊每坪60萬元,有天良嗎?」,顏炳立說,很多原本是中產階級購屋的區塊,現在每坪也賣到40萬元,還都推大坪數,中產階級當然會抓狂。

他預期,在奢侈稅衝擊下,接下來房市會出現一波逃命波,台北市房價可能修正5%,新北市則有10%至15%的下修空間。

奢侈稅除重擊投機客之外,也會重傷仲介業者,主因成交量會萎縮,至於建商,這五年來賺很多了、口袋很飽。顏炳立強調,如今房市已變賭場,只有輸贏、沒有黑白,眾人若再盲目追逐,會把房市玩死。

資產流動性

經歷過上百億元的財務問題,郭國華深刻的體認到資產流動性的重要,因為不管帳面數字有多漂亮,資產流動性才是公司面臨危機時可以保命的根。由於郭國華在風和開發時期負責土地規畫,對於選地很有一套,他認為不管土地面積大小,至少要兩面臨路,才能營造出建案門面的氣勢。

2000年底,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台股從萬點下殺到6,000點,市值往下掉了50%,連帶重創房市買氣。當時凱達開發案量約6億元的「天母路易」預售案,原本已經賣了65%,但因為景氣急遽下拉,剩下的房子怎麼賣都賣不出去,堅持價格的郭國華只好採取邊建邊售的方式。

勝利者不怕失去

事實上,大部分人不富有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恐懼失去。但勝利者是不怕失去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如果避開失敗,也就避開了成功。

六十二年次的林育誠,第一次開洗衣店創業失敗,第一份工作也因公司倒閉而消失。但是,他因為「堅持」,趕上數位相機狂賣熱潮,讓他車子、房子、妻子、人生第一個一千萬,一次到手,還躋身全台五大數位相機銷售盤商之一

最失意的時候,朋友建議他創業,當時自己存款只剩七萬多,爸爸還建議:「景氣那麼差,去考公務員算了!」但研究了半年,他覺得手上握有的二十多個客戶絕對有價值,他租了一個倉庫,創立傑碩資訊,從電腦維修和銷售周邊產品做起

他天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拜訪客戶次數是同業的兩倍以上,但一個月還賺不到五萬元。有時想放棄,但想到「自己做的自己要擔」,決定堅持下去。

他親手栽下的幸運草種籽終於嗅到春天,九十一年,他在同學建議下開始銷售數位相機,碰上數位相機的降價潮,七月份的資訊展讓公司單月營收衝到一百七十萬元,是前一個月業績的十倍。

幸運草吐出了嫩芽,並迅速成長。從此,他從原本只賣佳能Canon一個品牌,到現在經銷四個牌子的數位相機。三年之間,營收從六百萬開始三級跳,去年一舉衝上四千四百萬。

標準化流程

要把生活從奢華變樸素,最難克服的是別人的眼光;只要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個月,就會習慣。王品牛排成立三年,因為缺乏上軌道的組織流程制度,面臨發展瓶頸,戴勝益為了決定發展王品牛排單一品牌,還是持續五種事業傷透腦筋,他把不應酬、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投入建立王品牛排標準化流程,無暇思考物質行頭

創新與堅持

一個人一旦目標清楚,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有些人連我要做什麼都不懂,我為什麼要在乎他們的看法。」樣樣學、樣樣懂。別人沒辦法呼攏你。蘇麗媚平緩的語調中,清楚表達決心。「膝蓋想得到的橋段,都要丟掉。」不管是編劇或是行銷手法,蘇麗媚相當講究,

活在當下

「專注於在每一桿,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其他沒有辦法控制的,就不要去想。」「活在當下」的方法是,把每天、每一桿的打法與結果都記下來,每桿有每桿的目標,每場有每場的目標,每天有每天的目標,好好完成這個短期目標,不去想等一下可能發生什麼負面的事。在賽場中,「我的目標,就是專注把每一桿做好。」--LPGA球后曾雅妮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數位印刷 讓絕版書重生

在愈來愈多消費者擁抱電子書的同時,部分書店卻在紙本書市場另闢蹊徑,提供客製化的數位快速印刷服務,讓消費者不消幾分鐘就能買到專為他們印製的絕版書。

華爾街日報報導,溫哥華的奧斯卡藝術書店(Oscar's)自3月採購一款特殊印刷機後,已賣出近1,500本數位印刷書。這款印刷機「Espresso Book Machine」要價11.8萬美元,先用網路連上數位圖書館後,就可依消費者需求影印、裁切並裝訂書本。奧斯卡藝術書店經理貝泰表示,消費者觀看書本出爐是一種樂趣,民眾喜歡聚集在這台機器旁觀賞書本製程。印刷書的價格是依頁數來計算。奧斯卡書店內的印刷機是由紐約客製出版公司(On Demand Books)生產,該公司2006年開始販售這種機器,書店可選擇搭配每分鐘印30頁、售價4,000美元的日本京瓷(Kyocera)印表機,或是每分鐘印110頁、售價5萬美元的全錄(Xerox)印表機。

雖然Espresso Book Machine列印的書本外觀與普通書籍無異,但目前只支援彩色封面,內頁仍為黑白。書店每印一頁的成本不到1美分,但須支付授權費。

客製出版公司與Google合作,取得公版著作(public domain)的書本數位檔案,並與閃電公司(Lightning Source)簽約,取得該公司有著作權的電子書檔案。提供印刷服務的書店須付給Google每本書2美元的授權費,付給閃電公司的費用則視內容而定。

獨立經營的書店對於添購數位印刷機興趣濃厚。印製絕版書可讓小型書店提供更多服務,提升對抗大型連鎖書店的競爭力。數位印刷書本的市場雖小,卻可望不斷成長。根據市調業者Interquest調查,目前4%的書籍是以數位印刷製成,2015年前可望成長至15%。

出版社對於數位印刷機的興趣也日益提高,可依需求來印刷所需的書本量,符合經濟效益。反觀傳統印刷機,必須大量印製書本,書本往往滯銷堆在倉庫,或得回收製成再生紙。

轉引自【2010/08/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精彩簡報技巧的5個密訣

一、不要背稿,要背流程
有許多朋友遇到要簡報時,常常花費許多時間撰寫逐字稿,然後再花費更多的時間把它背起來。但是一上台後面對群眾,卻常常會發生忘辭的現象,而且因為背稿的壓力,常常會讓簡報者更加緊張,即使背的滾瓜爛熟,在簡報的呈現也會非常不自然,相信這是許多簡報者常有的經驗。
解決的方法是:只要記得簡報的重點流程即可,例如要用什麼方式開場、要講什麼故事、簡報如何分段、第一個重點是什麼、第二及之後的重點是什麼、中間要舉什麼例子、如何收尾等,只要記得簡報流程,並且充份準備,在簡報時自然會將準備的內容依流程表達出來,這樣子的準備方式會讓您的簡報更流暢,背辭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呈現出來的簡報也會更精彩。

二、用故事開始、用故事結束
回想一下您曾經聽過的精彩簡報,您記得的是那些部份?大部份人可能都忘了簡報的內容,卻仍記得是簡報當中舉的例子及故事,因此如果要讓群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適當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下面的故事就可用在簡報結尾時:荷葉上有5隻青蛙,3隻決定跳下水,請問現在葉子上有幾隻青蛙?(答案:5隻,因為決定不等於行動!),這個故事放在結尾處,用來鼓動台下的聽眾採取行動,效果都很不錯。坊間及網路上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要讓您的簡報更精彩,故事及例子一定是必要的元素。
不過要記得,不要為了說故事而說故事,要讓它跟您的簡報主題契合,才不會造成故事說完後,觀眾反而不知道這個故事跟簡報主題有什麼關係,而造成冷場的狀況,這是要切記的。

三、開場的方法決定了一半的成敗
簡報的開場方法,是這場簡報是否精彩的關鍵因素。好的開場方法可以讓縮短簡報者及聽眾的距離,但是卻有太多的簡報者習慣“單刀直入法”,也就是一開始就切入重點,直接進行簡報。這個方法簡捷有餘,但是精彩不足。建議您應該多嘗試及學習不同的開場方法,如:故事法、自問自答法、提問互動法、圖片或影片破題法等等,目的是讓簡報一開始就建立聽眾對簡報者的信任及期待,才會讓簡報的精彩程度大幅提昇。

四、記得提到簡報的目的、過程、好處
成人學習的特性,大部份都是帶有目的性學習,如果聽眾在簡報一開始,無法掌握住簡報的重點,並暸解這份簡報對他的好處,那麼聽眾的注意力會隨時間的經過而下降,而且吸收內容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有經驗的簡報者,在好的開場方法之後,會緊接著說明簡報的目的、過程及好處。一開始就讓聽眾抓到簡報的重點,之後再繼續主題重點的說明,這樣將更能達到簡報的效果。
要切記:我們要說明的不止是簡報大綱,而是要說明為什麼要進行這個簡報(目的)、用那些步驟及方法呈現(過程)、對聽眾將帶來什麼幫助(好處)?

五、重點不在傳達,而是吸收
大部份簡報準備了太多的資料,簡報者以為提供的夠多的資料,聽眾就自然能暸解,但結果常常相反,當聽眾面對過多的資料轟炸後,常常逐漸變的眼神呆滯、或是開始打呵睡,因為過多的資料,讓聽眾無法吸收,進而讓腦子呈現拒絕接收的狀態,如此簡報當然不可能精彩。
一個好的簡報者會隨時評估這個簡報的預成效?在簡報完成後希望聽眾記得什麼?因此評估的重點不是傳達了多少,而是聽眾能記得多少。因此好的簡報者會將非核心資料排除,只留下重要的資料,並儘可能讓投影片資料精簡(這個部份的最佳實務之一,就是蘋果創辦人Steven Jobs的簡報範例)。因此,不論是任何技巧的改進,最後都在追求如何讓聽眾得到最好的接收效果,有了這樣的心態,簡報當然會越來越精彩。

from:柏克企管網站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發電 用20年沒問題
2008/12/10
太陽能電池是透過吸收太陽光,產生電能的裝置,迄今已邁入三個世代。第一代是目前最被市場熟知的矽晶太陽能電池,以多晶矽為材料,市場上耳熟能詳的昱晶、茂迪、益通等都是這方面的業者。

問:何謂太陽能電池,有哪些分類?若我要裝太陽能發電設備,要花多少錢?後續保養會很麻煩嗎?

答:太陽能電池是透過吸收太陽光,產生電能的裝置,迄今已邁入三個世代。第一代是目前最被市場熟知的矽晶太陽能電池,以多晶矽為材料,市場上耳熟能詳的昱晶、茂迪、益通等都是這方面的業者。

矽晶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是製程技術最成熟,光電轉換率約15%至17%,但多晶矽缺料問題成為發展侷限。

第二代是薄膜材料太陽能電池,主要的材料是銅銦鎵硒(CIGS)、碲化碣(CdTe)等,美國知名上市公司First Solar、台灣中環轉投資的富陽光電、聯電旗下聯相,以及大同集團下綠能為此類代表。

薄膜電池 適合大電廠

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用的矽材料較少,且省去模組化的製程,被譽為是多晶矽缺料下,最具競爭力的太陽能電池種類。然而其轉換效率較低(約7%左右),單位面積發電較第一代太陽能電池差,因此較適合大型電廠、建材一體(BIPV)等大面積使用。

第三代以有機材料為主,例如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不像傳統太陽能電池用矽做為材料,製作方式改採印刷而不使用半導體技術,製造成本約可降到現行矽晶太陽能電池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是其最大優勢,但技術也最不成熟。目前僅日本新力等大廠投入,宣稱光電轉換率達10%;台灣則有永光等化工廠投入材料研發。

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市場並不普及,售價也比較混亂。若以美國為例,一個四口之家,只要3.5到4千瓦的發電系統,便足以提供冰箱、微波爐、照明甚至冷暖氣等電器用電,以每千瓦裝置費用約7,000美元估計,大概要花2.8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其中四成由政府補助,民眾只要花費當中的六成費用。

家用系統 採市電併聯

至於使用上,只要有陽光,就能供電。目前家庭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多採「市電併聯制」配線,一旦沒有陽光,便改採傳統電力供電,因此不必擔心無電可用。若不想與市電併聯,也可加裝鉛酸電池蓄電,在有陽光時先行儲存電力,夜晚便能使用。

保養方面,太陽能發電系統至少有20年的保固期,花在太陽能板上的折舊或保養費幾乎微乎其微;不過,諸如變頻器、蓄電池等,就屬於消耗品,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更換,其中變頻器每千瓦約1萬元,十年更新一次。
【經濟日報】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5&f_SUB_ID=2927&f_ART_ID=16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