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大腦科學成為顯學時間到來

中國「腦計畫」經過三年多醞釀,已做為重大科技項目被列入十三五規劃;2015 年中國科學家就對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在中國「一體兩翼」的部署達成初步共識,其中,一體是以闡釋人類認知的神經基礎(認識腦)為主體和核心;兩翼則是指腦重大疾病的研究及透過計算和系統類比推進人工智慧(AI)的研究。

人工智慧是當前最夯的話題和最具潛力和未來性的產業。對於人工智慧(AI)的基本定義,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慧的理論、方法,其本質就是通過電腦邏輯語言對人的意識、思維資訊進行類比的過程。要想發展AI技術,就要先深入瞭解人的大腦,因此,腦科學研究,也成為世界大國必爭的科技新戰場。腦科學研究的應用主要在兩大領域,一是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另一大應用就是「類腦智慧」,也就是時下資本圈很夯的人工智慧。

中國中科院 2012 年啟動腦功能聯結圖譜專案,研究各個層次下腦的神經環路、神經網路和神經聯結圖譜,有助人們了解大腦工作的機理,為類腦智慧或者人工智慧帶來啟發。2013年可說是腦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一年,2013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啟動「大腦基金計畫」,該計畫將歷時10年,分兩階段,前五年著重開發探知大腦的新技術,如功能性核磁共振、電子或光學探針、功能性納米粒子、合成生物學技術;後五年力爭用新技術實現腦科學的新發現,包括繪製堪比人類基因圖譜的「人類大腦動態圖」。

而在美國宣布啟動「大腦基金計畫」前,歐盟已於2013年1月啟動「人類大腦計畫」,將在未來10年投入10億歐元。歐盟的「人腦計畫」研究重點,目標在於利用電腦科技運算、類比等理解和模擬人腦。美國與歐盟的「腦計畫」投資總規模預期分別為 60 億美元和 10 億歐元(約 12 億美元),期限都長達 10 年。2013 年以來,美國與歐盟均啟動了面向未來的「腦計畫」,以期佔得先機。美國的「腦計畫」致力於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描繪人腦活動圖譜,以探索大腦工作機制;歐盟的「腦計畫」則希望藉助資訊與通訊技術(ICT),構建系統生成、分析、整合、類比資料的研究平台,進而推動人腦科學研究加速發展。

大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日前透露,「中國腦計畫(腦科學研究計畫)大陸2014年將「腦計畫」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並已寫入「十三五」規劃。將於2017年底推出,投資規模與美國相當,美國「腦計畫」總投資約六十億美元。中國大陸的「腦計畫」的投資規模將與美國「腦計畫」相當,但具體細節尚未敲定,大陸政府將會投入巨資,民營資本也可望參與,等計畫推出後,研發成果的推進和轉化也會加速。

「腦科學研究,在時間上太重要了!」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接受新華網訪問時說,目前腦科學發展正處於重要的跨越時期。歐巴馬在宣布「腦計畫」時曾直言,「現在是太空競賽以來,美國的研發水平達到新高度的時候了」。

歐美紛投入腦科學研究,大陸也躍躍欲試,由大陸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主導的「腦科學計劃」,經過二年討論及論證後,於2015年年初向主管部門提交,然啟動時間一再推遲。近日,大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向媒體透露,「中國腦計畫」將於2017年底推出,投資規模將與美國相當,美國「腦計劃」總投資約60億美元,大陸媒體樂觀地稱「人工智慧的春天要來了」。

「中國腦計劃」名稱為「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Brain Science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簡稱「中國腦計畫」)。該計畫有兩個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腦秘密、攻克大腦疾病為導向的腦科學研究,以及以建立和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雄里表示,腦科學研究成果以及腦科學未來的應用,已引起科學界乃至大眾的關注。唯有對大腦的運作機制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推動各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例如,科學家對於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精神分裂、憂鬱、藥物成癮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等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的形成等,仍沒有清晰認識。

據指出,「中國腦計畫」主要解決大腦三個層面的認知問題:一、大腦對外界環境的感官認知,即探究人類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學習、記憶以及決策制定等;二、對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自我意識的認知,通過動物模型研究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的自我意識、同情心以及意識的形成;三、對語言的認知,探究語法以及廣泛的句式結構,用以研究人工智慧技術。

目前,大陸正在這領域急起直追,北京和上海均已啟動「腦科學與類腦智慧」地區性計畫,資助相關研究項目;大陸的企業,諸如百度、科大訊飛等,也於2014年開始推出各自的人工智慧腦計畫。

蘇醫師養胃護胃與保胃的養生筆記

在減肥減重的人,常以為要少量多餐? 針灸醫師蘇裕盛認為,少量多餐反而會造成胃酸持續分泌,讓胃沒有休息時間,維持胃酸適量才是重點。少量多餐能真正減少胃的負擔嗎?蘇醫師表示這其實因人而異,若是血糖有問題的人,切記要定時定量,隨興而吃,易導致食物與藥物無法產生協同作用,易致血糖波動過大,反而傷了身體。

吃水果也看時機,看種類? 大多水果最好在飯前吃,有助於維生素和礦物質吸收。但是木瓜、鳳梨和奇異果等含高效素的水果,則是適合飯後吃,總之,切勿吃太飽又吃水果,容易導致胃酸過多而逆流。其中,奇異果不同於其它水果,它富含寬廣的營養成分,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人體高效抗氧化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治療壞血病、腹瀉、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肝臟疾病及貧血,改善視力,強健牙齒,降血糖,降膽固醇,降血壓,加強心臟功能等功能,值得常用。

還有喝牛奶過量也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更不可以空腹喝牛奶,超過一公升容易傷胃,過量常增加30%以上的分泌與負擔,真的要留心與注意。蘇裕盛醫師建議,晚餐最晚在7點以前用餐完畢,之後就不要進食了,更遑論吃消夜與任何零食,要徹底讓胃休息12小時以上,這才是養胃、護胃、保胃的養生訣竅,只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健康隨之而來,因胃食道因胃食道逆流而失眠地症狀也可以獲得大大改善,人要不瘦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