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骨科筋傷治療中結構改變次第的理論與操作示範

傷科治療中結構改變次第的理論與操作示範

1.四肢如何影響中軸?鎖住的情況
2.中軸如何影響四肢?筋膜旋轉的延伸
3.肋骨動態的決定:肩帶上臂或胸椎?
4.體軸筋膜旋轉的拆解
5.長程和中短程筋膜互動的實質
6.手指,腳趾在診斷和治療上的特徵
7.局部或近端拆解的先決條件
8.針刺遠端和局部取穴的抉擇

大家可能會對我今天的題目覺得有點好奇,老實講應該是有點奇怪,怪異的感覺。其實沒什麼怪異的,它就是這樣。傷科,所謂傷科處理,目的是什麼?其實是我們要改變結構!

身體的結構運作發生困難,而產生疼痛、酸、麻、漲、痛這類的症狀,所以我們要去改變結構,這是傷科應該要做的事情。結構改變並不一定需要用什麼力氣,它可以用一些很巧妙的辦法。可是巧妙的辦法除了手法以外,還包含一件事:一般醫師讓病人屈服於自己的意志,覺得什麼東西不對,要讓它變成醫生認為對的狀態,要去克服病人身上很多的肌肉,害怕疼痛的情緒等,當然想使用一些「暴力」。可是事實上不見得是需要樣子,那是因為不知道怎樣還原結構所需要的順序,次第。我們人體分成很多層次,還原結構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些層次與結構。

我們傷科如果認為結構不對的,就需要改變,還原結構,去解決他的疼痛。這表示,結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且可以被還原的,既然可以被改變還原,必須要摸得出來什麼是對的,與什麼是不對的。

一個疼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局部的肌肉、筋膜,沒有辦法承受整個系統的運作,產生了比較大而明顯的轉折。疼痛本身是一種壓力受器的反應,所以當的結構張力不對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再稍微一使用,受器超過疼痛的閾值,疼痛就發生了。所以,很多的疼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發炎,而是它結構位置不對了。

解除疼痛要知道之所以變成這樣子的因果。所謂因果就是說,從患者的情況,可以判斷這是撞壞的,長期姿勢不對來的;可以知道是長期姿勢不對兼哪裡不對等。比方說一個病人勞動過度,他的手臂肌肉一定會發生某種程度的僵硬,過度使用與孿縮,使得結構牽扯歪掉。

整個系統聯繫順暢的前提下,因為受傷、脫位、纖維化的部位,可以摸到那個局部的組織張力,會有跟上下連接不上,不一樣的地方。可以知道骨錯縫,筋出槽是可以摸出來的,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像一般所說的痛是因為骨錯縫,筋出槽,而是因為真正「不對的東西」,摸到骨頭就是歪的,處在上面的筋是扭曲,旋轉的,整個系統使用的時候,張力系統就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不對」到底是哪裡來的。

所謂的「網球肘」,其實常常不是伸肌肌腱炎,而是因為肱骨跟橈骨之間的位置不對。肱二頭肌的張力不對,把橈骨拉歪了翻起來,使得伸肌的肌腱變長;轉折與張力因肌肉延長而增加,肌肉收縮的張力角度,方向被改變了。所以壓它或用力就會痛,沒辦法正常運作。從理論的角度說,是骨頭上面某些肌肉收縮過度的時候,骨頭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旋轉,這條肌肉附著骨頭的位置就會輕微被改變,這樣輕微的改變也會導致其他肌肉活動的狀況被改變,所以只要骨錯縫的時候,附著在錯縫上面的肌肉張力一定會比較大,一定會稍微出槽。

筋骨位置不對了,並不代表一定會疼痛。因為在關節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並沒有讓疼痛的受器繃扯到極限,所以不會產生疼痛。關節位置不對的時候,活動到極限時才會產生超過疼痛閾值的拉扯力量。

如果真的有興趣做傷科,解剖一定要很熟,解剖不熟就會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若以為傷科就是這樣?對不起,傷科真的不是這樣!傷科可以做到非常令人驚訝的事情!

(示範)當還原了上臂結構的時候,下端腕關節沒有解開的時候,橈側屈腕肌就卡住,卡住就回頭繃緊了上端,所以看肌肉是不是繃得好緊?

這是我今天所要說的,調手的時候,結構的次第。如果沒有把腕關節稍微鬆解開,讓橈側屈腕肌鬆開,肩膀無論怎麼調,一定會被下面手臂拉歪掉。而且要調的時候,像這隻手(示範者健側),它可以鬆鬆的,到達關節活動的極限;可是這隻手(示範者患側)就到達不了,一直有個張力卡在這裡,要到達它應該要到達的極限,是不是要使用暴力了?如果我順順,鬆鬆的把腕關節解開,一帶就開掉了,這手就鬆掉了。所以要解手,是不是必須知道它結構來去的變化?

當發現一個疼痛,問題的來源在哪裡的時候呢,要拆解它,要考慮到長、中、短程的各種問題。『淮南子』裏面有段話,正是我們全身的筋膜運作最重要的說明。它說:跑步跟手是不是沒有關係?腳在跑嘛!那把手綁起來看看,還會不會跑?也許可以小跑,但絕對沒有辦法快跑!因為沒有辦法把整個系統跟著協調運作,就沒有辦法跑!我們全身的筋膜,從腳到頭、手,是連貫成一個整體的。因為我們的肌肉是不斷地環環相扣,跨過一個、二個、三個關節,因此必須要有一個系統協調運作。

比方脖子痛,我們要知道這樣子的結構不對,張力不對,使得無法正常運作的張力哪裡來的。可以摸張力以分辨到底是手緊使得它不對,還是腹內外斜肌張力不對,使得骨盤不對,整排肋骨跟著旋轉以後,脖子的肌肉接到肋骨的轉折不對才痛。很多的脖子痛,表面上看來是肌肉不能動,而且肌肉附著的頭上面,頸椎第一、二椎事實上真的被拉歪了。可是要曉得,第一、二椎被拉歪掉,常常是因為它是被害者!兇手是在下面!

或者,後面是對的,但前面的張力系統不對,可以得知這是腸胃脹氣,胃痛太久,胃不好造成的,屬於內科問題;清清楚楚摸到這些東西以後,才能夠改變它。否則,病人跟說脖子痛,就鬆脖子筋,患者一定感覺緩解,但不是真正的治療。

我同學從醫學中心轉診來的落枕患者,他去國術館推拿...喀喀...喀喀(開頸椎),當下好多了,過了一,二個小時就開始痛到晚上,完全沒辦法動,我同學給他打了類固醇、麻醉藥,還是痛,沒辦法就轉到我的中醫診所來,問題出在哪兒?在下身,歪太多了!歪斜的身體原本張力就繃到極限了,國術館業者又給他”喀”(開頸椎)一下,把原本的平衡整個破壞以後,整個下面歪斜錯位的結構又沒有解決,所以上面的頸椎落枕歪斜更多。這就是加害被害者產生的一大堆問題。

就像我常常說的:如果是慣用右手的,左邊脖子痛落枕,對不起!那常常不是左邊的問題!是因為右邊慣用手使用過度,下臂的肌肉張力過頭了以後,胸椎跟著旋轉,扯著整個筋膜系統跟著旋轉以後,左頸的張力反而比較大。所以要治療左邊的落枕的時候,要解右邊或慣用手,系統才有辦法鬆開來。如果是慣用手同側落枕,那常常都是腰歪了,整個結構與筋膜歪掉。

我們要鬆解一條肌肉,事實上,只要解開一個側,整條就開了,可是問題是:要知道,哪一個頭才是真正要解的!

我們的頸椎曲度是被決定的!是被附著在胸廓上的肌肉決定,頸椎並沒有獨立性!整個脊椎的變化是像整脊學派分析的那樣,它是雙凹的曲線。但要改變還原它的時候,並不是像整脊學派說的,哪裡不對,就直接解開。因為,我們的胸椎,上面有肩帶附著,肩帶上面的這一些肌肉,同樣固定著肋骨與整個胸廓。這一些肌肉有一定的連貫性,如果手腕關節卡在這裡,尺橈關節沒有解開,前臂肌群這一條肌肉沒有解,肩關節就解不開。

(示範)患者自己可能不知道壓起來會這麼痛,那個是因為,他肌肉本來就處在某種程度繃緊的狀態下,所以有一點輕微的骨錯縫,因為還很好用,自己通常不知道。那手摸起來鬆鬆的,看起來是內科醫生,不太需要用手。可是,這樣子一點點不對的結構,讓他的脖子這一邊鬆鬆的,一邊整個緊緊的。很緊的原因是被這隻手(示範者右手)拉歪的!所以他如果這一邊(左側)的肩頸脖子緊,他一直往左側扎針,這種治療有處理有效,沒處理就就沒效,疼痛也不會好。因為原因沒有解決。

(示範)我們摸頸部的肌肉,右邊整個都是鬆的,左邊的脖子緊。如果軀幹上段肌肉有問題的話,問題一定出在左邊。現在要知道左側緊繃的根源,是因為脖子跟肩膀的問題,還是兩隻手,前臂的問題?

手前臂如果是有問題的話,我現在摸在喙突上面(胸小肌、肱二頭肌還有喙肱肌都接在這裡),胸椎有問題,肋骨會跟著旋轉,讓肩胛骨不能順暢的貼在體壁上面。如果上排肋骨凸得比較厲害,轉折、旋轉的角度比較大的,肩胛骨的位置會稍微滑下來,連帶前臂橈側張力增加。

如果是下段的肋骨凸出來,整個在體軸上旋轉突出地比較厲害,下段的張力會比較大,肩胛骨會被頂向上,前臂尺側的疼痛問題就會跑出來,解決不了。或者是常常跌倒撐地一撐以後,尺骨脫位了,怎麼拉伸也不會好的那一種病人,通常並不是純粹的尺骨問題!

(檢查示範者)自腕關節開始延伸至肘,尺側的張力比較大,觸診患側第四、五、六肋(有的從第三根就開始了)一定比較凸出來,因為比較凸,所以肩胛骨被往上帶,造成尺側的系統張力變大。所以,尺骨痛一直沒有辦法翻掌的,去檢查看看,一定是四、五、六肋比較凸出,所以他的肩胛骨沒有辦法正常貼回去!要解決的是還原旋轉的體軸,讓四,五,六肋旋回來,鬆開來,尺側的痛感才有辦法解決!否則一直醫手,怎麼醫也不會好!

網球肘也是,常常是因為肩胛骨在體壁上往下滑了。不管是往上,往下滑,只要肩胛骨跟體壁、體軸沒有順暢的對應,整個密貼的時候,這喙突一定是凸出來不對的。

示範者的脖子是有問題的,可是脖子的問題是來自右手,要解決只要需要處理右手就好,不需要去碰脖子。可是,我們現在只判斷是否為手的問題而已,還需要知道問題是否從腰背以下而來。如果腰不對,使得整個肋排旋轉歪掉,引起脖子不對的話,腰這一邊的張力是不是應該要遠大於另一邊,才會把身體拉歪?如果兩邊的張力一樣的話,問題就不是來自腰。

示範者身體歪很多,整個張力很大,它再壓就脫位了。但腰部摸起來張力兩邊一樣,差不多一樣軟,所以腰一定不是直接的「因」,可能有更遠的因。好!現在我們就只好回頭查手臂。肱骨位置不對,喙突觸診也不對。手理論上是有問題的,我們一個一個關節來檢查:

如果肱骨、肩帶觸診有問題的話,代表肱骨跟鎖骨、胛骨互動有障礙,這三根骨頭相互位置不對。三根骨頭位置不對,附著在骨頭上面的三角肌一定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旋轉(本來應該貼著的)。三角肌如果是順的,肩膀就沒問題。示範者的三角肌完全沒有額外的張力,有的只是肱二頭肌張力比較大,所以是被前臂帶歪的,不是肱二頭肌本身。真正的問題,是他的右手使用過度了。這可能是針灸用針過多、滑鼠使用太多等原因。所以,打電腦打過多了,落枕會痛在慣用手的對側,因為慣用手緊繃的拉力,讓張力系統歪歪的。

如果把前臂肌群解開,肋骨就還原,胸大肌就貼回去了,肋骨平了以後,胸椎也就平了。如果患者有網球肘的問題,記得胸椎第一椎問題要一併解決,但是解決方法不是”喀”一下(開椎)就解決了,要知道它張力哪裡來的!

接著要決定是前臂影響肩膀與胸肋,或是肩膀胸肋回過頭來影響前臂。胸椎摸起來左右兩側張力明顯有差異,可是並不是骨頭真正錯位,如果真正的骨頭錯位,上面會有非常明顯韌帶的轉折,可是這韌帶摸起來還是平平的,所以是順著勢歪的,胸椎骨頭的位置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解決手的問題,胸椎就回來了,不要去調胸椎。

示範者的身形有一點點歪歪的,是因為左右兩邊週邊的張力帶歪了,不能把它當作「因」,它是「果」!如果把它當作因,去把胸椎調開,很多去推拿整脊到後來越搞越糟糕,就是因為術者沒有辦法分清楚,骨頭位置不對到底是「因」還是「果」!它是真正的不對?還是像這樣子排列不對,只要把下面的肌肉系統調開來,就回去了!完全不需要去動它!

我完全沒有用力氣,沒有用力氣的原因是因為我只是照著病人生理結構可以伸展到的極限,攤開來,它自己還原的,並不是推回去的。如果沒有辦法伸展到極限,就沒有辦法好。要解開這繃緊的肩帶,必須要讓胸椎可以動,像現在來講胸椎就不太能動,緊緊的,這是因為肩帶肌肉卡住了,胸椎沒有辦法正常的晃動。

治療的時候,病人手要放這樣反手插腰,因為這樣會讓肱二,三頭肌張力均等,肩帶沒有張力。這樣才不會影響身體的動態,才可以治療。所以真正在治療的時候,要讓整個體軸是鬆的。體軸鬆,要讓肩帶、肱二、三頭肌張力一樣,讓肩胛骨前後兩端張力一樣,這肋骨動開才沒有阻力。肩帶的張力就消失了,橈側張力消失了,喙突就對了!

肩膀的張力鬆掉,脖子的張力就鬆掉。壓一壓胸椎第一椎就比較不會痛了。
所以肩膀的問題是這一隻手來的,我現在只是擺一個姿勢讓肩帶的張力鬆掉。要調手,筋膜系統是從上面整個環環相扣來的,如果沒有躲開張力,就像剛才說中軸要動,我必須要讓他插腰,躲開長程的張力,中軸才可以動。肋骨,胸椎都可以動了,我才可以去調手。如果沒有躲開上面來的張力,關節無論怎樣調都調不進去的。

腕骨解開來了以後呢,張力是不是就消失了?肋骨就差一點點,等一下只要再稍微挪一下,肋骨就會回去了。

脖子痛就這樣解開就好!所有的脖子痛,基本上都是胸椎以下的問題,不會是胸椎以上的問題!所以脖子痛,去調頸椎,基本上是在加害「被害者」,那是比較輕的,才有辦法,否則扳它(頸椎開椎),常常回去是會更痛的。

通常患者當下扳了比較好,回去他吃了藥之後比較好,那是吃葛根湯好的,不是我的手弄好的。因為本來結構有點歪歪的,吃藥讓患者背部整個肌群,筋膜鬆開來,有足夠的空間讓它不痛,並不是因為給它扳(頸椎開椎)那一下好的,所有的不對都有結構的問題,要記得一件事:所有的疼痛它基本上都是被害者!

所以在用針灸扎針刺激的時候,是針下去讓它底下筋膜開始產生滑移。因為結構歪了以後,筋膜整個繃住、滑移才痛的,那在扎針的時候是一樣藉著筋膜的滑移,使得結構發生改變。

不是因為針扎了以後整個氣通了以後不痛的,是因為真的有結構改變了。關心結構的變化,才會知道結構是不是真的發生變化。

這就是整個傷科的結構與次第,要改變它,必須從長程解開;沒有把遠端,長程的筋膜先解開,沒有辦法解開局部,比較中程的筋膜。

除非是直接地撞傷、外傷,現在來診所求診的都不是真正的外傷與外因。所以如果患者已經扭傷三個月,半年了,還是緊緊的,常常去扭到,那幹嘛還醫腳?一定是骨盤歪了。本來骨盤結構就有一點歪歪的,再加上一拉,整個筋膜系統滑脫了以後才不會好!

我們身體的修補有一定的時間,譬如說開刀,是不是一個禮拜就出院了?為什麼?因為表皮都長好了!皮膚受傷一個禮拜到十天就可以承受基本的張力了,肌肉就是兩個禮拜;韌帶、肌腱是一個月到一個半月,45天它就長好95%了,所以如果超過時間不會好的,就一定不是單純的問題。一定有什麼原因使得修補沒有辦法完成,或即使它完成了修補,還是沒有辦法正常地運作,這不能把它歸類成原本自體復原的問題,一定有其他的問題造成協同運作不正常,所以,如果遇到腳扭傷連續半年一直沒好,就不要一直著眼在腳踝。

我們骨盤歪的時候,受力系統如果稍微不對,就會牽扯從腸骨接下來到跟骨的肌肉,導致股骨歪掉,稍微跟骨盤中間產生輕微翻旋。因為腰大肌是從脊椎接到股骨,所以無論骨盤怎麼歪,腰大肌絕對定位了股骨。股骨有基本的定位,那骨盤歪斜就會造成股骨與骨盆相對越來越大的扭轉。又因為坐骨是直接接在脛骨,股骨「歪」了以後,股骨跟脛骨也會產生輕微的旋轉,引發疼痛。所以常常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問題不在膝關節本身,是骨盤位置不對,導致膝關節扭轉,在關節面一側產生肌肉異常的張力,關節面的軟骨沒有辦法平均受力,才會磨損掉的。

同樣的,膝關節歪掉了以後導致腓腸肌兩側張力不一樣,跟骨就拉歪了,所以跟、距、脛關節怎麼調也調不回去。如果沒有調對骨盤,解開腓腸肌內外兩側的張力,跟骨怎麼調也不對,蹲下去還是會痠痛。

足底筋膜炎也是。骨盤上面受力系統歪了以後,跟、距、脛骨相對位置不對,足底筋膜也跟著歪斜拉扯。

骨盤張力不對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本來就歪歪的;或胃腸脹氣導致骨盤張力異常;有的時候是手臂使用過度,把肩帶、肋排整個拉歪了以後,最後拉扯骨盤。換句話說,整個骨盤的可伸縮空間很小,所以要曉得到底是要醫手還是要醫胃腸?還是骨盤與肌肉使用過度,歪了,要調腰還是肌肉張力?
所以有一些內科問題,有時候如果真的摸清楚結構張力來去的時候,用藥會很精準。

我治療疼痛的內科用藥,其實是依著我傷科診斷的結果。便秘讓它通便正常,足底筋膜炎就好了,因為脹氣的緣故。不一定每個腰腳痛都是六味地黃丸。

我再說幾個原則,我們在做一個治療的時候,一個病人進來,好不好醫,純粹決定在幾件事情:
一個,當然是年紀。

原則上是越老越難醫,壞到一定的程度就非常難醫了。年紀越輕的,肌肉彈性,活動,修復能力越好,比較好醫。像我曾經醫了一個阿婆的坐骨神經痛,八十幾歲一個老太太,現在九十幾歲了,以前是建國中學的數學老師,醫得灰頭土臉。可是她每次都安慰我:「林醫師,唉唷,看我都幾歲了嘛!沒關係,沒關係!」一個禮拜一次,醫了八個月,咦!真的完全好了!後來很能走。本來痛到下樓梯都下不去,也不能走,躺在床上,躺久了也痛,雖然醫了八個月,一樣會好!年紀真的是最大的關鍵之一。

但是還是要看是什麼情況。我曾經醫過一個九十七歲的阿婆,摔倒骨頭沒斷,腳不能走,到我這兒已經摔一兩個禮拜了,思索後調完就不痛了,可是站起來症狀又發生,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可以走,再來五天之後就走的很好了,拿個柺杖走得很高興,後來九十九歲又跌一次,一樣又不能動,調一調之後又可以走了。年紀,要看是怎麼傷的,要看他能不能調,可是年紀越大就真的越不好醫。

還有一個,就是結構,結構的僵硬程度。
結構的僵硬程度純粹決定在一件事情:脊椎可不可以動。
脊椎如果不能動,整個系統是不能動的。回到網球肘例子,如果沒有辦法重組肋骨系統的話,這網球肘怎麼樣也醫不好。

但是胸椎如果完全不能動的,對不起,十次醫得好的那就了不起,因為沒辦法重組。就像說把一件很小合身的衣服,穿在一個娃娃身上,繃得很緊,一旦脫掉,要重穿回原來的樣子便極端困難。

所以,一個病人身體的僵硬程度會決定療效。每一節胸椎都要可以動,如果不能動,整個胸椎,讓病人一趴下來,就是一團高高的在那裡,心裏就要有底,那個絕對兩次不會好的,因為整個結構沒辦法重組。要重組,一定要把整個系統解開,才有辦法重組,否則那不會好。要看那胸椎卡死到什麼程度,大部分胸椎卡死是可以解開的,我待會再告訴大家結構的因果來去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一種,那種手指頭硬梆梆的。正常的手指頭應該有一定的可動範圍,應該可以反折回來,如果一個病人,指頭完全抝不動,足弓硬梆梆沒有可動性,十次醫得好的那也是很厲害的。

因為他全身的筋膜系統都是繃緊的,基本上,這一類的病人是內科病人,不是傷科病人。我兩類病人會開藥給他吃,一類就是這種,手指頭硬梆梆,不能動,乾乾的,不能動的,這一類的病人,如果他不吃藥我就不治療他,因為不會好!這一類的病人是屬於內科病人!沒有吃藥讓他筋膜鬆開,讓他體液流通,變得充足,所有東西都是鎖住的,結構怎麼調都沒有用,因為筋膜長度不夠。

還有一類病人,就是我剛剛說的,內臟功能有問題的病人,脹氣,便秘,當然它跟結構互為因果,脹氣的原因是因為結構不對。我曾經醫過一對兄弟,他的舅舅是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那兩個小兄弟,一個很嚴重的二尖辦脫垂,那個哥哥有一點點的漏斗胸,所以有肺動脈壓很高的問題;還有肝靜脈也很粗很大。我把他們兩個兄弟的胸廓整個結構重組以後,那個弟弟很嚴重的二尖辦脫垂,就好了,在Echo下面,二尖辦脫垂的現象就完全沒有了。那個哥哥的肺動脈壓也恢復正常,還高一點點,肝靜脈直徑就縮小一半。我們很多很多內臟的問題其實是被結構引起的,所有的東西,都透過外面的膜與韌帶,掛在骨架上,所以當的骨架發生位移的時候,「膜」受到牽扯,就會發生結構上,功能上的問題。

前陣子我看到一個新聞,終於證明我的想法:中央研究院他們在研究冠狀動脈的阻塞與形成的主因,發現有可能不是血流「質」的變化,而是「血流動力學的改變」!

血流動力學為什麼改變?就是因為歪了!中軸歪了卡住了,筋膜拉歪了,讓冠狀動脈受到扭曲牽扯,張力才會增加。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這樣講,現在中央研究院發表這研究等於是證明我的觀點!

所以很多心臟有問題的,例如心肌梗塞,可能是因為結構不對造成的。有冠狀動脈有問題的病人,那個胸椎很多是不能動的,這是我長期觀察的結果。或許可以找一些病人,把胸椎解開,看他血流動力學是不是會改變。所以如果這樣是有意義的,其實可以發展出一套運動,讓病人的胸肋結構打開,事實上是可以有效的解決或減輕冠狀動脈的問題。

身體結構有問題的時候,卡住了時候,內臟突然扭曲牽扯,就會產生內科問題,比方說:痛經,脹氣,便秘,心悸等,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整脊對這些東西會有效。有效的原因不是因為哪一節神經對應哪裡,而是整個筋膜系統卡住不可動所造成的!

比方說眩暈,像我一個醫科同班同學的女兒,她的耳咽管阻塞,造成中耳積水,去放過管子,但是放過兩次都脫落。後來我把她胸廓、肩胛骨、骨盤從下面整個整開,讓肋骨整個可以動,脖子的張力消失了,接在顳骨、顎骨、舌骨上面的張力消失了以後,耳咽管就通了。耳鳴也一樣。

有一位患者腳痛的好厲害,又有很嚴重的乾眼症,每天都點眼藥水,她跟我說:「我兒子說我這不會好了。」我就幫她整個調開,真的好難處理,大概15次,四個月,腳好了以後,乾眼症也好了。她說:「醫生,我真的都不用再點了眼藥水了!」

其實這些問題就是因為筋膜的張力不對,繃緊了以後結構發生改變後產生的。筋膜的張力是被肌群所決定的,可是所有東西都鎖在骨架上,所以中國傳統一直在整骨,因為整骨同時處理了很多問題,不單純是骨頭。整骨為什麼可以發生那麼多的改變?事實上必須透過以上論述才能夠得到比較圓滿的解釋。不過我們現在先侷限在疼痛問題來談。

要曉得我們身上整個結構要調整,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就是一種筋膜的滑移!

筋膜的張力整個大片的滑移,就等於是的肌肉可以大幅地改變它的收縮狀態和轉偏移的方向,這是改變結構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辦法把筋膜作大片的滑移,說要調整結構,事實上是做不到的,為什麼整脊常常這樣腰扳一下,扳一下(開椎),當下很好,可是問題沒有解決。因為足弓沒有拆解!足弓受力的方向沒有改變的時候,腓腸肌的左右側的張力沒有辦法改變,從下面延伸上來,骨盤無論怎調,左右動一動之後,一樣會被肌肉鎖回去。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扳的啦!我剛開始當醫生的時候,經常有患者稱讚:這麼厲害!扳兩下就好了!
真的有好嗎?事實上很多患者回去撐不到兩天又回復原狀痛起來。像尾椎痛,撞擊跌坐後尾椎勾進去,一般治法是把尾椎勾出來。我一開始也勾,一般勾過會比較好,問題是後來常常又會痛起來。可見問題是關鍵不在於尾椎,而在於整個骨盤結構。我們尾骨有一個尾骨恥骨肌接在恥骨,所以尾骨尖端一定都對著恥骨聯合。骨盤位置不對了,跟尾椎中間產生一個轉折成角的張力,就痛在那個角的位置,歪掉它一定有個轉折在那裏,所以通常是那個轉折的地方在痛。之所以會有那個轉折的原因是左右骨盤傾斜拉歪了,才會有產生一個轉折的張力,所以要調的是上面的骨盤!不是下面的尾椎。

把上面調對,這對位對齊了,尾骶骨彎彎的有甚麼關係?就像猴子的尾巴,猴子尾巴彎彎的有甚麼關係啊?我就是這樣醫的,沒有一個尾椎痛沒醫好。所以不要再去亂勾了!

尾椎有沒有醫好,就是這樣測試:坐在一個硬的椅子上面,屁股一直往前滑到底,尾椎是絕對不會碰到椅子面的,那樣才有醫好。

現在來講腳的問題,在我的觀點中,治療時患者坐的椅子的高度是非常講究的。因為我們正常坐著,身體要是完全放鬆的狀態下面,膝蓋是要垂直的。如果膝蓋沒有辦法垂直放下,脊椎的張力系統就消失不掉,這樣子要醫就有難度。

兩個腳的足弓,有一些兩個都是扁平,或兩個都是拱高的,可是無論是扁平,拱高,兩隻腳一定是左足弓略高右足弓略低,或是右足弓略高左足弓略低,低的叫內垮,高的叫外拱,我們腳一定有一個內垮,一個外拱。

即使兩邊都是扁平足,它一樣有一個內垮,一個外拱!內垮側的肋骨一定是凹著上來的,外拱側的肋骨一定是這樣凸跟著上來的(從背後看)。一定是旋轉上來的,讓我們的身體順著螺旋的骨架一直這樣走,造成足弓一個內垮,一個外拱。

身體的結構張力要讓它還原,就必須要把螺旋、旋轉解開。那拆解的關鍵最重要是在足弓。如果沒有辦法足弓兩邊拆開,讓受力平均的時候,上面一定解不開。

我們剛剛說過,胸椎能不能解開牽扯到兩件事情:
第一,推動病人胸椎的時候,如果連肋骨都不能動,就是手臂下來到整個前臂的筋膜系統沒有解開。沒有把胛骨,肩帶系統解開,胸椎、肋骨、肩臂的系統把肋骨卡住了,就不能動了。當肋骨可以動的時候,胸椎向前推如果沒有辦法一節一節陷進去,如果胸椎不能動但是肋骨可以動,就是下面骨盤位置不對。

所以身體產生旋轉的時候,胸椎歪歪的卡住,旋轉的活動度很少就不可以動。再如果連肋骨都不能動,那想要先調開骨盤基本上是絕無可能!這時去扳(開椎)了它就是製造傷害,越搞越糟糕。可是呢,如果肋骨可以動,胸椎不能動,就表示是骨盤歪太多造成的,這時得拆解骨盤。

真正的傷科治療,會很精準對位一個關節,一個一個關節對位,對位完以後我們會摸整個筋膜系統,上下左右連貫以後算是治療完成。當然,病人主觀症狀消失,跟醫生處理有時候是兩回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這樣處理的時候,我們只能處理長程的筋膜跟中程的筋膜,有時候比較深層的肌肉,我們是沒有辦法,或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個一個去鬆解。可是要曉得,短程筋膜或是深層的筋膜,它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因為整個結構使用,在那裏產生了轉折,所以它才沒有法完全鬆解或回來。

比方說最常見的膏肓痛,用此姿勢(讓患者雙手抱對側肩頭,彎腰)可以非常清楚的摸到,病人肋骨翻起來的位置,凸起來的角度,可以摸得出病人痛的地方,摸到歪掉的胸椎造成的菱形肌張力,菱形肌會凸起一條緊緊的在那裏。那個點一壓,病人就會告訴你:「對對!就是那個點!」

治療上如果沒有辦法調骨架的時候,請記得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把腳的張力解開,讓骨盤,從腳上來的筋膜張力系統還原;第二個,就摸到那一點,用一寸針扎下去,斜斜的下針,肌肉針下去它自己會開掉。那我以前不會扎的時候,我就左一針右一針左一針,目的是把那一點解開而已。問題是,如果沒有把腳上來的長程張力的稍微解開,只有解開這一點,它會不會定住?會不會再被系統拉歪?其實難說!有可能會再痛,有可能不會。系統的張力太大,它就不會好!可是系統的張力太大一定來自足弓位置不對卡住了,這時候解開腳的張力,它就會解開來了!

針有兩種扎法;一種是扎硬的,一種是扎軟的,
「硬」的就是:看局部,結構最緊的,把它扎開,等於是解開一個主要的關鍵,整個系統就會鬆開了。還有就是扎「軟」的:軟的就是在下針提插的過程中,它的筋膜順著針而動,筋膜整個整片滑移,跟著重組。

所以一個在「破」,一個在「引」。所以不一定是一樣的,看是要破還是要引,要知道的針到底有甚麼作用。

那接下來要看結構,如果結構的硬塊真的繃太緊的話,是必須要破,才有辦法引得動,如果大體還順的話,直接用引就好了。如果整個沒有特別硬的點,整體都繃繃地不能動,沒有辦法逐一的去破,那就引,一引全部都鬆掉。那有的是都鬆鬆的,明明就知道就只有那一,二個節點在那裏卡住,那就必須要破。所以是要破還是要引,要看情況而定,扎的位置不一樣,針的方法也不一樣。

破就是進去直接針到對應的點。只要真的針到,它就開了。真正點到那個最僵硬的節點或是轉折處一點到,它一鬆,一跳開,整個筋膜系統會開始滑移,會傳導。所以不能夠把人體結構當成豬肉一樣的戳。它是活的!活的原因就是筋膜有傳導跟覺知。一個節點或是轉折處鬆開以後,會傳導,整個筋膜會跟著改變,筋膜改變,大致上是依著我們傳統的經絡方向在走,只是沒有那麼多轉轉折折而已。破比較局部,可是一樣整個會順著傳導上去。看是要破還是要引,引其實要細膩得多!

這個病例腳比較緊,所以真正的緊是從薦椎下面上來,所以真正卡住的是在右邊薦椎旁邊,所以要解的是這一隻腳,那這一隻腳就看是要引還是要破。破的時候就是要扎在點,酸酸的點,如果是要引的時候,就是要扎在「空空」的位置,才能夠順暢地提插,讓筋膜順著針的方向滑移。所以「破」比較沒有甚麼手法,直接扎下去就對了;「引」的時候就要等。所以,傷科針法的重點就在用來探、傳導與覺知的這隻手,其重要性遠大於持針的這隻手,因為要知道筋膜到底滑移,鬆開了沒有。然後,不論破與引,針在所有進出的過程中沒有黏滯,阻滯的感覺。如果在破的時候,就一定要摸到那一條肌腱,一扎下去,對應的那條肌腱就「啵」的跳開,會整個軟掉。

腰痛、急性腰扭傷與很多腰的問題就是這樣,要曉得局部痛的地方通常是結構運作不對的被害者。所以要處理的是加害者,是兇手,不要去處理那個被害者!所以結構要拆解有次第,要從遠到近,所以遠端扎的都是整個筋膜系統,長程的。單一關節的骨錯縫只要扎開筋出槽那條筋,骨錯縫就回去了,扎的是局部的系統,短程的。

該問的問題是:骨錯縫到底是特定肌肉過度使用造成,還是整個系統歪掉以後造成的?
這歪掉的系統當以實際上真正摸到的張力為主,要真正手底下「看到」的治療才是比較有意義的!否則一直問患者有沒有比較好,是沒有意義的。真的要摸到!比方說我剛剛第一個醫生(示範者)上來,我就是摸的!哪邊歪了就是哪邊歪了,清清楚楚!這沒甚麼好討價還價的!

但是,一開始要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知道:「緊、鬆」!「緊、鬆」!就是緊跟鬆而已!

對的就是鬆的,不對的就是緊的,因為它結構不對,筋膜被挪動繃緊。所以摸的時候,順著皮膚滑移,手底下感覺繃住不太能動的,那就是有問題的!鬆的才是對的。

剛開始行醫的學弟們,若要像這樣子一摸就知道,理論上是做不到的,可能還要很多年。可是,可以去摸。摸的情況是說如果骨頭,肌肉,韌帶不對,患者不一定自覺會痛,但壓下去一定會痛!而且在兩邊同時等力量加壓,患者才會知道:「咦!果然是不一樣的!」

中醫的傷科醫生一定要能夠知道患者的問題從哪裡來的,要講得出來,讓病人知道知道問題的根源。在觸診上,如果沒有辦法非常清楚告訴患者哪裡痛,原因、因果來去,這病人就不會放心地給醫的!一定要非常有把握,做一個動作病人會不會痛?一定要非常清楚!如果講錯了診斷,病人掉頭就走了。

傷科治療大概上就是這樣!有時候沒有辦法用說的,因為手法的操作上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但是單純針灸採傷科針法的時候,只需要真正知道:「緊,鬆,軟,硬」在哪裡!把系統解開就好了!

以上是林兩傳醫師演講內容 上課地點:財團法人天主教聖功醫院13樓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