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Dementia)又名認知障礙症、認知症、癡呆症,包括占失智症的6-8成的老年性癡呆即阿茲海默症。所以“癡呆”等同“失智”。失智症是指大腦病變的疾病,例如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大陸官方統一說法是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性癡呆)就占了失智症整體的75~85%,失智症是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失憶、失智、失能,且伴有精神行為異常症狀,病情可能持續8-20年之久,由於發病原因複雜,目前尚無法治癒,但可通過藥物、康復等手段延緩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本文論述以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為主,尤其對AD健康促進著墨很多,最後分析臺灣失智症社區照護資源,也把失智症汙名化問題提出探討。中國大陸普遍用“癡呆”一詞,臺灣普遍用“失智”,兩岸用語都有汙名化的嫌疑,期待兩岸官方都可以去汙名化,改成“認知症”(日本或上海市用法)或“認知障礙”(香港)等中性說法。其中第十一章因為是探討“癡呆”汙名化問題,所以為求還原真實問題所在,故不改為“失智”,仍沿用“癡呆”二字,其餘章節都改為“失智”。
本文第一篇主要涵蓋有健康傳播視域下阿茲海默症防治現狀與策略、鄉村振興視域下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與健康科普傳播、體醫融合防治阿茲海默症的健康促進模式以及健康中國視域下群眾對阿茲海默症知識的需求與健康傳播等,都是屬於一級預防範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疾病防治的三級策略中,第一級預防是指在疾病發生之前,控制危險因素,防發病,也就是有效控制AD的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發生。有一定AD知識後,目標是能在AD臨床前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阻斷或者延緩疾病進程的第二級預防;換言之,唯有傳播AD的科普知識才能體現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也是疾病預防的上策。
至於第三級預防是指疾病出現了臨床症狀後,防加重,防合併症,治癒後防復發。最近國外科研方向,朝神經炎症研究AD,本文從防加重,防合併症角度討論中醫阻絡型老年性失智的絡病論治,再論老年失智症常發生的失眠問題,其中論述重點在AD的中醫藥臨床治療,包含中藥活性成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與近五年針灸防治阿茲海默症的科學證據,並兼論幹細胞治療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近況。第三篇是針對失智症在地老化的社區照顧資源討論,以臺灣長照2.0為基礎分析,最後論及癡呆症汙名化的問題,也期待早日正名,還給患者與家屬一個有尊嚴的友好社會視聽。
本書的編寫主要由寧德師範學院醫學院教授團隊繆建榮老師、沈成萬老師、葉曉老師、余春森老師及鄭靜老師等投入大量時間完成資料收集、整理、撰寫與校對工作,並感謝團隊三位台籍教授合作撰寫,閩南師大樑銘華老師、黃秋菊老師,以樹人醫護專科學校蔡金仁老師的協助才足以完成。其次,本書可以圓滿出版,除感謝學校與學院領導大力支持外,也要感謝2019年度福建省海峽兩岸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B類重點項目)立項批准號(HJBS19-5)以及寧德師範學院校級引進人才項目基金立項批准號(2019Y20)兩項課題的支持。在此一併表示謝由衷的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加之編者水準有限,書中錯漏之處難免,懇請讀者指正!
蘇裕盛 20210905